有助宝宝排毒五大生活习惯

医网微信 扫一扫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 2010/10/20 来源:医网病友论坛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三聚氰氨引发的奶粉事件闹得满天下沸沸扬扬,更让很多父母都重新审视起宝宝的身体健康。其实,人吃五谷杂粮,体内本来就多少有些毒素,况且人体自有一套排毒机制,所以大可不必过度紧张。

<p>  三聚氰氨引发的奶粉事件闹得满天下沸沸扬扬,更让很多父母都重新审视起宝宝的身体健康。其实,人吃五谷杂粮,体内本来就多少有些毒素,况且人体自有一套排毒机制,所以大可不必过度紧张。而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规律的饮食、让身体各器官运作正常,才是排毒的重要原则。</p> <p>  <strong>不要过度紧张</strong></p> <p>  虽然如今的环境污染比较严重,但是人体只要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那么都能将所摄取及接触到的有毒物质通过各种形式排出体外,比如尿液、汗水、粪便以及呼出的废气等。即便婴儿的身体器官还没有发育完全,也只能说明排毒功能尚未完善,但是并不代表完全丧失排毒功能。再者来说,从食物中进入人体的毒素必须经过大量、长时间的累积,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因此,真的没必要对毒素问题过于紧张。</p> <p>  <strong>首选母乳喂养</strong></p> <p>  由于宝宝的器官功能尚未发展完善,对于细菌、不良物质的应变能力都较成人更弱一些,因此更容易受到毒素的侵害,一旦发病,症状也相对严重。为了让宝宝摄取足够的营养、免受外在的毒素侵袭,建议尽量哺喂母乳。即便是再营养、再安全的配方奶粉,终究也是加工食品,和天然母乳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动物中的蛋白质并不见得完全适合人体。所以,在婴儿期尤其是没有添加辅食之前,请将母乳喂养作为首选。</p> <p>  <strong>TIPS:拒绝不良饮食</strong></p> <p>  食物中的毒素并非只有造成高度恐慌的三聚氢氨,许多食物中所含的其他毒素比三聚氢氨还要可怕。因此,请帮助宝宝建立并维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尽量远离油炸食品、汽水等垃圾食物。</p> <p> <strong> 5大生活习惯助宝宝排毒</strong></p> <p><strong>  1 选择新鲜食材</strong></p> <p>  尽量挑选新鲜的食材,并且以水煮的烹调法为主,也可用少量油来拌炒。尽量不要食用油炸类的食品,因为油炸后的食品含有较多的致癌物质,容易损害身体健康。</p> <p>  <strong>2 少吃加工食品</strong></p> <p>  加工食品含钠量高,比如常见的香肠、腊肉、肉松等,其中亚硝酸盐含量较高,也很容易致癌。</p> <div style="page-break-after: always"><span style="display: none">&nbsp;</span></div> <p><strong>  3 多吃高纤维食物</strong></p> <p>  高纤维食物可促进肠胃蠕动,肠胃中的毒素可因此而加速排出。而高纤维食物除了能提供均衡的营养之外,还可帮助排便,以减轻肝肾排毒的负担。另外,各种颜色的有机新鲜苹果具有很好的抗氧化功效,更能保护细胞不受自由基的侵害。</p> <p> <strong> 4 及早就寝</strong></p> <p>  就像垃圾车每天都在固定的时间会来清理垃圾一样,人体也有一个排毒的黄金时间段,那就是晚上11点至凌晨3点。如果能在此期间完全进入休息状态,将有助于体内毒素的排除。因为当人体进入休息状态后,血液会更多地集中在重要的部位如肝脏、心脏等,因此能够加快人体新陈代谢的速度。</p> <p><strong>  5 多多运动</strong></p> <p>  多运动可促进新陈代谢,促使气、血、水三者皆通,进而有助于新陈代谢,协助人体排出毒素。</p> <p>  <strong>TIPS:有助排毒的小儿捏脊法</strong></p> <p>  虽然奶粉事件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但是许多父母仍旧十分担心,就算宝宝没有患上肾结石,也会担心其他毒素伤害到宝宝健康。所以,在此特意向广大父母介绍一套有助排毒的&ldquo;小儿捏脊法&rdquo;。中医理论认为,背部穴位通过经络与五脏六腑相通,从背部由下往上捏拿脊柱两侧的穴位,可以调理整体经络和脏腑的功能,进而提高新陈代谢功能,更好地排出体内毒素。</p> <p> <strong> 动作要领</strong></p> <p>  小儿趴着,露出背部,大人用双手拇指指腹及食指侧面按在小儿脊椎两边的皮肤表面,由臀部往头部方向捏拿,左右手交替进行,至脖子与肩膀交接处即可停止,一日可进行3~5次。请注意捏拿的力道,手法要轻柔、力道要均匀,并且要一次性完成整套动作,从臀部一直捏拿到脖子与肩膀交接处。</p>


本文来源: http://baby.ewsos.com/a/20101020/316718.html

责任编辑:碧碧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