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 奶粉 鲜奶营养对比表

医网微信 扫一扫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 2010/11/3 来源:医网病友论坛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奶粉是用鲜牛乳蒸发掉水分,喷雾制成干粉,一般是8斤鲜牛奶浓缩成1斤干奶粉,若按比例冲调,即1斤奶粉加到8斤水,这样浓度与鲜牛乳相同。为了便于冲调,习惯上用容量计算,即1匙奶粉加4匙水,浓度也等于鲜牛乳,若作为代乳品,从营养成分来讲,牛乳与奶粉一样,从其他方面比较,奶粉的优点是携带方便,清洁无菌,不易变质,而且奶粉经过蒸发,使酶蛋白变性,比牛乳容易消化。

  想知道母乳,奶粉,鲜奶营养价值对比?本文能详细告知你!

  母乳,奶粉,鲜奶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可是哪个才是最“货真价实”的呢?

  奶粉PK鲜奶

  奶粉是用鲜牛乳蒸发掉水分,喷雾制成干粉,一般是8斤鲜牛奶浓缩成1斤干奶粉,若按比例冲调,即1斤奶粉加到8斤水,这样浓度与鲜牛乳相同。为了便于冲调,习惯上用容量计算,即1匙奶粉加4匙水,浓度也等于鲜牛乳,若作为代乳品,从营养成分来讲,牛乳与奶粉一样,从其他方面比较,奶粉的优点是携带方便,清洁无菌,不易变质,而且奶粉经过蒸发,使酶蛋白变性,比牛乳容易消化。

  缺点是冲调麻烦,家属往往不知冲调比例:太淡了不够营养,太浓了不易消化。而要得到相同的营养,价格比牛乳要贵些。牛乳因为取来煮开即可用,比较方便,价格比奶粉便宜些,总之,牛乳和奶粉两种都是良好的代乳品。在鲜牛乳供应方便的地方,可采用鲜牛乳,方便,价廉,鲜牛乳供应不足的地方或夏天,家中没有冷藏条件,采用奶粉比用牛乳较为合适。

  但目前由于纯鲜牛奶的质量不稳定,其营养成分也就不可靠了。由于鲜牛奶内包括了部分从个人养奶牛户中收购来的奶,这部分奶的质量不能保证。故您得考虑这一问题。虽然从理论上讲,鲜牛奶内含有酶和维生素更多,应更好。催乳有妙法

  * 母乳根据孩子的需要不断调整,奶粉只能一成不变。

  每一位母亲的乳汁,都是为她自己的孩子量身定制,以满足孩子所有的成长需求。没有两位母亲的乳汁成分是一模一样的,每一位母亲的乳汁都会根据自己孩子成长的情况,每天有所调节、甚至一天之内随时调整。比如,早产儿母亲分泌的乳汁比足月儿母亲的乳汁含有更多的免疫球蛋白。而奶粉则是千篇一律、毫无变化的。

  所有的哺乳动物都分泌乳汁,所有乳汁的基本成分都是水、蛋白质、乳糖,和维生素、矿物质,还有消化酶以及荷尔蒙,等等。然而,不同物种根据自己的成长速度、行为和需求,所分泌的乳汁成分也各不相同。比如,乳糖促进大脑的发育,智商越高的哺乳动物,其乳汁中的乳糖含量越高,母乳则含有最高的乳糖。

  * 母乳中含有400多种营养元素是奶粉无法仿制的。

  奶粉的主要成分是牛奶,但是制作过程中需要对牛奶进行多道工序的加工。要添加水稀释牛奶、要添加糖弥补损失的热量、要添加防腐剂、添加各种缺少的营养成分、并且调节牛奶中搭配不合理的钙、鏻、镁、铁、锌等等的比例。然而不幸的是,母乳中含有400多种营养元素——大部分是有利于婴儿大脑发育的成长素——是任何奶粉制造商都无法仿制的(即使某些奶粉添加了人工提炼合成DHA和AA,相比母乳还是望尘莫及)。

  1、奶粉中的牛奶含有数倍于母乳的脂肪、蛋白质、盐份和矿物质。这些多余的物质会增加宝宝的肾负荷以及消化道负担,甚至为宝宝将来的健康埋下高血压、少年糖尿病和青春期肥胖症的隐患。母乳含有促进大脑发育的牛磺酸、促进铁吸收的乳铁传递蛋白、预防疾病的溶菌酶、促进组织发育的核苷酸、增强视力的DHA,等等,这些宝贵的营养元素都是奶粉无法仿制的。

  2、母乳非常容易吸收消化,奶粉则导致宝宝便秘。母乳含有生化酶,有助于宝宝消化,乳清是母乳的主要蛋白质,对肠道友好、柔软易消化,其养分大多被完全吸收,所以母乳宝宝的大便非常通畅。而奶粉的主要蛋白质是酪蛋白,会形成橡胶般的凝乳,非常不容易消化,很少能被完全吸收,大多成为废物,因此奶粉宝宝的大便又硬又臭,还经常有便秘的痛苦。

  3、母乳含有分解和缓、容易消化的天然乳糖,比奶粉中牛奶的乳糖含量高一倍半。为了弥补这一点,奶粉必须添加蔗糖或其他替代品,使得宝宝的血糖升降过快,必须大量分泌胰岛素和耐压激素,对宝宝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母乳中的天然乳糖对宝宝的大脑发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它还促进很多矿物质的吸收,尤其是钙。

  4、母乳中含有天然的胆固醇,奶粉则完全没有胆固醇。虽然我们成年人比较“惧怕”胆固醇,其实它对于宝宝头两年的成长发育,尤其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以及维生素D的生成,是必不可少的。缺乏胆固醇和DHA会导致成年人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多年的调查研究表明,母乳喂养宝宝的平均智商高于人工喂养宝宝,而且接受母乳喂养时间越长,相对智力优势则越高。


本文来源: http://baby.ewsos.com/a/20101103/326186.html

责任编辑:易美华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