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家教不当易引发儿童心病

医网微信 扫一扫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 2011/3/15 来源:医网病友论坛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儿童心理出现问题,除了遗传、生活方式等因素外,家庭教育的缺失越来越占主导位置。“家庭极端教育都极易令孩子出现紧张、焦虑、退缩、恐惧等情绪问题,引发不同形式的心理疾病。”

  专家:家长期望“过高”“过低”都会影响孩子心理

  “成人存在的心理问题多是在童年引起的,儿童的心理问题应当引起重视”。谢海燕表示,“造成儿童压力引起心理疾病的情况主要是由家庭原因决定的。”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谢海燕分析,一种情况存在于放纵型家庭,家人对孩子过度溺爱,孩子习惯索取,不懂得奉献。一旦进入学习氛围,在学校严格的教育方式下,容易形成焦虑、偏执、脾气暴躁等心理问题。还有一种情况是专制型家庭,家长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孩子容易形成自卑、胆怯、回避的性格,成长过程中,在学习的压力下,容易形成心理疾病。

  专家还建议:“聪明的祖辈应多提醒子女,多久没带孩子出去玩了,多久没跟孩子谈过心了,督促子女常跟孩子互动。”家长也可以发挥自身的特长,做孩子的“好搭档”。例如,双方可以共同制订家庭菜谱,完成烹饪,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可以教孩子认识蔬菜、摘菜等,可以陪孩子一起阅读、玩耍、比赛,带他们接触社会。“爷爷奶奶和父母都应该是孩子很好的‘玩伴’。”专家表示,比如信息化社会中,爷爷奶奶和父母完全可以“不耻下问”,让孩子教自己上网,喜欢下棋的祖孙父子还可以在网上“对杀”一盘,融洽彼此间的关系。另外,大人还可以带孩子去看看儿童电影,丰富孩子的假期生活,也可以保持自己的年轻心态。

  陪孩子玩就是最好的家教

  研究显示,每天陪孩子玩一会儿,能让他的性格更阳光。事实上,国外已有早教专家提出,陪孩子玩就是最好的家教。日前,据美国心理中心网报告,发表在《发育与精神病理学》期刊上的一项最新研究进一步显示,父母多与孩子一起玩耍、交流,有利于其青少年期、甚至成年后的心理健康,减少他们出现人格障碍的风险。这项研究的负责人、美国宾翰顿大学神经科学及认知心理学特聘教授马克·伦岑韦格尔解释说,在与父母每天进行积极互动的过程中,孩子会模仿大人的社交技巧与处世方法,学会从容处理自己面临的问题,从而提高心理承受力,性格会更加开朗、阳光。

  但是,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家庭教育研究会的一项调查则显示,和10年前相比,愿意花时间陪孩子玩的父母减少了。很多父母把孩子交给了幼儿园、电视及网络游戏。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童门诊、儿童行为问题专家顾伯美副主任医师对此表示,父母的陪伴对每一个孩子来说都是万万不能缺少的,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来选择合适的互动游戏。

  对于3岁以下的幼儿,家长可以多陪孩子有针对性地看一些图片,例如把一匹完整的马与一匹缺失了一条腿的马的图片同时放在孩子面前,让他指出两幅图的不同,训练孩子的观察力、专注力等。3岁以上的孩子,可以重视动手能力和想象力的训练。通过一起搭积木,训练孩子的观察力、协调能力;通过做手工、编故事等,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和语言能力等。

  同时,还可以根据孩子的性格选择互动游戏。好动的孩子可以选择静态游戏,如积木、拼图等,帮助孩子修正好动的个性;表达能力弱的孩子,家长可以陪他讲故事,通过复述、提问等方法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性格孤僻的孩子可以选择动态玩具,如声控玩具汽车等,让孩子在追逐汽车的过程中,产生愉快和自信的感觉,逐渐变得活泼开朗起来。


本文来源: http://baby.ewsos.com/a/20110315/354913.html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易美华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