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疼痛对宝宝有哪些好处?

医网微信 扫一扫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 2012/1/12 来源:医网论坛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  很多生过宝宝的妈妈们都说:女人生孩子就像是人生中“小死”了一场。的确,很多妈妈一辈子都忘不了分娩时那撕心裂肺的疼,有些妈妈每当想起此事时还心有余悸。因此,当很多女性得知自己怀孕后,在喜悦之后也不免担心和害怕。 可是,为什么有不少产妇在分娩时大呼小叫,大喊其痛!而有些产妇却能默默忍耐,一声不吭!

  很多生过宝宝的妈妈们都说:女人生孩子就像是人生中“小死”了一场。的确,很多妈妈一辈子都忘不了分娩时那撕心裂肺的疼,有些妈妈每当想起此事时还心有余悸。因此,当很多女性得知自己怀孕后,在喜悦之后也不免担心和害怕。 可是,为什么有不少产妇在分娩时大呼小叫,大喊其痛!而有些产妇却能默默忍耐,一声不吭!

  产妇对分娩疼痛表现不一的原因

  首先是对分娩的过程缺乏科学的了解。女性在怀孕末期,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孕激素相对减少。雌激素可提高子宫肌肉对催产素及其他刺激子宫收缩物质的敏感性,加上宫内局部压力的增加,促使子宫产生强有力的宫缩。

  其次是恐惧心理和疼痛敏感因素所造成。产妇的恐惧心理也是因为对分娩过程缺乏了解,只是道听途说,便认为分娩非常疼痛,甚至痛苦不堪,因而对分娩异常恐惧。还有些产妇平时就对疼痛很敏感,又轻信一些经产妇添枝加叶的形容,便想象着分娩时如何疼痛,这样势必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而这样的心态肯定会加剧分娩时的疼痛。

  其实,分娩只是一个生理过程,孕妇在临盆时,体内支配子宫的神经感觉纤维数目已很少了,一般不会产生强烈的痛觉。客观地说,分娩是有痛觉的,因为在分娩过程中,会牵扯子宫邻近的某些组织器官,产生局部痛感。体力劳动者平时活动量大,分娩时比较顺利,痛感也相应减轻。脑力劳动者或平时活动少的孕妇,常常因极度紧张和恐惧而加剧疼痛。

  由此看来,分娩的疼痛因人而异。但是分娩时妈妈的疼痛对宝宝非常有益。

  分娩时妈妈的疼痛对宝宝益处

  有些产妇及家人误认为:剖宫产可免受痛苦,既不改变体形,又能保证婴儿的安全,剖宫产生的宝宝很聪明等,因此盲目地追求剖宫产。这主要是对正常分娩缺乏正确的认识。其实,分娩时的疼痛对母子更有好处——

  ●分娩过程中子宫的收缩,能让胎儿肺部得到锻炼,让表面活性剂增加,肺泡易于扩张,出生后发生呼吸系统疾病少。

  ●子宫的收缩及产道的挤压作用,使胎儿呼吸道内的羊水和黏液排挤出来,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肺炎发生率大大减少。

  ●宝宝经过产道时,胎儿头部受到挤压、头部充血、可提高脑部呼吸中枢的兴奋性,有利于新生儿出生后迅速建立正常呼吸。

  分娩时为什么需要妈妈的疼痛?

  分娩时的疼痛,让很多想做妈妈的人望而却步,很多准妈妈在分娩时宁愿让锋利的刀片划一下自己漂亮的“肚皮”(用了麻醉药止了痛),也不想忍受那短短的十几个小时的疼痛。由于对分娩时疼痛的恐惧,导致了目前的高剖宫产率,改变了人类繁衍的自然方式,给妈妈和宝宝都带来近期和远期的很多不利的影响。

  其实分娩时的疼痛功劳是很大的,长期以来“它”一直忍受着人们对它的误解,默默地为人类的健康和素质的提高做着贡献。在妈妈分娩时,家人听到妈妈发出痛苦的声音心急如焚,都用乞求的目光看着医生,希望医生能运用先进的医学技术和神奇的药物来为妈妈解除痛苦。可医生往往是面对着分娩中妈妈的痛苦视而不见,任凭着疼痛一次又一次地折磨着准妈妈,直到分娩结束。

  当医生看到有的孕妈妈在分娩时“肚子”疼痛的不太“剧烈”时,往往还要推波助澜,“加强”孕妈妈的疼痛(点滴催产素)。面对医生们对分娩中妈妈疼痛的“冷漠”,很多妈妈和家人都疑问:不是有很多方法可以让妈妈在分娩时不痛吗?为什么医生却不愿意使用呢?难道说,宝宝的出生,非得要伴随着妈妈的疼痛吗?答案是肯定的:没有分娩时妈妈的疼痛,一个聪明健康的宝宝就不可能降生!

  ●分娩阵痛使子宫下段变薄,上段变厚,宫口扩张,产后子宫收缩力更强,有利于恶露的排出,也有利于子宫复原。

  ●免疫球蛋白G(lgG)在自然分娩过程中可由母体传给胎儿,自然分娩的新生儿具有更强的抵抗力。

  ●胎儿在产道内受到触、味、痛觉及本位感的锻炼,促进大脑及前庭功能发育,对今后运动及性格均有好处。

  经阴道分娩才是正常的分娩途径,没有疼痛就没有生育,这犹如真理般的定数让很多女人望而生畏。不过每个准妈妈分娩的过程也是因人而异的,身体和精神状况都会对产痛的剧烈程度和长短产生影响,所以就算是最身经百战的医生也无法给出宝宝出生的准确时间。


本文来源: http://baby.ewsos.com/a/20120112/495200.html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殷悦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