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弱视 三四岁最关健

医网微信 扫一扫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 2012/1/19 来源:医网论坛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  弱视,是指单眼或两眼视力低于正常,又无内外眼器质性改变,经配戴眼镜仍低于0.9。一般儿童斜视发病率占1%,弱视发病率占正常儿的3%,且半数以上与斜视有关。

  斜视俗称斜眼,即两眼不能注视同一个目标,当用一只眼注视物体时,另一只眼出现偏斜。

  弱视,是指单眼或两眼视力低于正常,又无内外眼器质性改变,经配戴眼镜仍低于0.9。一般儿童斜视发病率占1%,弱视发病率占正常儿的3%,且半数以上与斜视有关。

  一、及时发现孩子斜视和弱视

  全国大约有3000万人患弱视。斜视和弱视可以互相影响,斜视可导致弱视,弱视又可形成斜视。它们共同特点是年龄越小,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很多眼科专家通过研究和临床实践认为:斜视和弱视治疗的关键在于一个“早”字。3~6岁治疗效果最好,7~12岁较差,13~16岁更差,成人则无法治愈了。

  弱视形成的原因很多,有先天性弱视;有在婴幼儿时期由于某种原因,如多病、头部外伤或因某种原因长期包扎眼睛引起的弱视,但大多数是由斜视、远视、近视、散光引起的弱视。

  眼的视力下降是不知不觉的,而且常是一只眼视力正常,另一只不正常,因孩子小,不会告诉父母。为此,3~14岁的儿童要定期检查视力,即每年一次,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弱视治疗方法很多,如散瞳验光配镜、传统健眼遮盖疗法、旁中心注视性弱视红胶片遮盖法等。但不管采取哪种方法都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二、儿童弱视要早治

  由于某种原因,患孩自幼视力很差,但眼睛外表看来与正常人一样,但无论戴什么眼镜视力总达不到0.9,这种眼病通常称为“弱视”。我国有3亿多儿童,估计有1000多万儿童患有弱视。这些儿童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对国家的建设和个人的前途都是不可弥补的损失。家长如怀疑自己的孩子视力有异常,应及早请有经验的眼科医生检查和治疗。

  弱视原因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有屈光不正(远视、近视和散光)长期未获矫正,其次是斜视。因此,当你发现孩子有视力不良的迹象,如喜欢眯眼、皱眉、歪头、喜欢近距离视物,或诉说视力不佳时,应及早到医院就诊,如果有“斗鸡眼”更不应延误诊治。

  弱视的治疗效果与年龄有密切关系。年龄越小,疗效越好,成人后则治疗基本无望了。有人说“长大了就会好了”或者“长大了才医治”是极端错误的。弱视有很多治疗方法,如遮盖法、后像法、闪烁红光法,视觉刺激仪法,氦-氖激光治疗法和同视机治疗法等。医生根据患孩的屈光不正程度配戴眼镜后,对不同类型弱视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家长应配合医生,在医生的指导和观察下,治疗才能取得如期效果。近来,市面上出现有一种所谓“不用戴眼镜,能治疗近视、远视、弱视和斜视的治疗器”,不论大人小孩疗效达99.9%,这是不科学的。

  只要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弱视是有希望治好的。

  三、孩子患了弱视怎么办?

  一但孩子被确诊为弱视,家长应与孩子一起积极进行弱视治疗。首先是为孩子配眼镜,应每天坚持戴镜,决不能时戴时摘;每年应进行一次散瞳验光,如眼镜不合适要及时更换。另外,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各种弱视训练。如弱视治疗仪时训练,平时让孩子多做精细工作:穿珠子、描画等。家长一定要按照医生要求,让孩子配合治疗,不要怕麻烦,而影响训练效果,甚至训练失败。

  四、防治弱视三四岁最关健

  每个人从出生到五岁是视功能发展的最关键阶段。如果在这一阶段,眼睛的发育受到阻碍,那么一生就没有好的视力。医学上称为“弱视”。弱视是儿童发育过程中常见的眼病,发病率约为2%-4%,我国有上千万儿童患弱视。

  对于弱视,重害防治。

  刚出生的孩了,虽然眼球构造正常,但功能很差,必需通过反复地看东西,不断接受外界光和物体形象的刺激才能使视觉逐步成熟。如果在孩子两三岁以前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遇到阻碍,譬如度数的屈光不正或一些眼病的发生,这样就使外界的光线的物体对眼的刺激受阻,时间长了就会影响视觉的成熟,从而造成弱视。作为家长,应尽早地检查儿童的视力,如有怀疑要及时到医院检查,只是不错过眼球发育的关键时期,弱视是可以治疗的。

  治疗弱视,一般都要戴上合适的眼镜,然后进行弱视训练,方法是定期遮住视力好的眼睛,强迫使用弱视眼,以使它的功能得到锻炼。进行弱视训练关键是持之以恒,家长切不可嫌麻烦或存有“树大自然直”的侥幸心理。目前,医院采用后像法、红色眼刺激法等治疗弱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弱视治疗效果与治疗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越小,治疗的效果越好。三四岁的学龄前儿童进行弱视训练最适宜,如果错过了这时机,到了12岁,由于视觉发育趋于成熟,治疗起来就困难了,如果进入成年,治疗弱视则基本无望。


本文来源: http://baby.ewsos.com/a/20120119/501442.html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殷悦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