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疑问 专家解答

医网微信 扫一扫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 2012/2/17 来源:医网论坛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  怀孕了,新妈妈面对种种问题常常束手无策,甚至寝食难安。别急,今天有专家在此,帮你判断轻重缓急,替你出谋划策,直至化险为夷。

  第7个月

  Q:宝宝已经不小了,他是否能感觉超声波在探测它?

  A:当宝宝被“窥探”的时候,他一定能感觉到——他能感觉到超声波探头放在妈妈肚皮上的轻微压力。尽管肚子上的皮肤、羊水起到一定的阻隔作用,但是超声波震动的声音达到宝宝的耳朵里时能接近100分贝,相当于地铁列车进站的声音。

  * 所以,对胎儿来说,B超检查总会造成一定的负担的。因此,专家建议只在三次重要的检查中使用超声波:第9-12周的检查、第19-22周的检查和第29-32周的检查。

  第8个月

  Q:胎儿的分量占准妈妈增长体重的多少?

  A:通常到分娩前,婴儿、胎盘和羊水的重量共占了准妈妈体重的1/3。

  * 但是不要担心,剩余的2/3也不都是脂肪。由于组织的扩张,妈妈的体内储存了大量的水分,这一部分可能就达到4千克;血流量增加了大约1千克;乳房增重0.5千克;子宫了大约1.5千克。其中只有两千克是脂肪,这是身体为哺乳和产后辛苦的劳动所做的能量储备。

  第9个月

  Q:我怀孕34周了,为什么肚子有时候很硬?

  A:子宫有节奏地缩紧-放松会让腹部坚硬同时有轻微的疼痛感。到了孕期的最后三个月,这种收缩就是有目的的了,这是对分娩的预演。

  * 子宫收缩所导致的阵痛被成为“前阵痛”或“下沉阵痛”,其实也并不痛。收缩是微弱且没有规律的,通常只持续几秒,在一个小时内至多有三次。在“前阵痛”中,腹部变硬,有一种抻拉感从背部一直延伸到腿部。

  第10个月

  Q:如何区分真的阵痛和假信号?

  A:有一种简单的测试方法:躺在水温不要过高的浴盆里,“准备式”阵痛会在水中停止,而真正的分娩阵痛则会变得更强烈。由于这个测试应该在临近预产期的时间做,因此,能够准确地区分是否真的阵痛来临了。

  * 在医院,助产士和医生还会在这个时候,通过检查子宫由于收缩是否发生了变化来确定宝宝是否准备好了。

  Q:何谓早期破水?

  A:早期破水是指孕妇不管是否已足月,在还没有真正进入产程之前,包在胎儿外的胎膜(羊膜)就发生自然破裂,羊水流出,胎儿失去羊膜的保护。

  Q:是什么原因引起?发生的比例?

  A:发生早期破水的原因并不是很明确。健康完好的羊膜具有很好的韧性,但当内外在环境改变时,可能会造成羊膜的某一点抗压性降低,而形成一个压力出口,这些情况包括感染、子宫颈的闭锁不全、羊水过多症、胎位不正、外伤外力的压迫和多胞胎妊娠等,也有部分并无明显的原因。据不同中心的统计,发生率大约占所有生产的10%左右。

  Q:对孕妇会有危险吗?

  A:破水本身对孕妇是没有危险,但应试图找出导致破水的原因加以处理。例如是否有感染发生?孕妇是否是一个高危险妊娠状态?若是,则应做适当的处置。

  Q:对宝宝会有危险吗?

  A:【足月】

  要看破水时的周数和原因而定。若破水时妊娠都超过37~38周,已可算是足月儿,若无明显感染症状如发烧、胎心加速、验血白血球升高等情况,自然情况下九成会在24小时内发生阵痛,高达九成会在两天内出生。

  【未足月】

  若未满36周或更早,则要考虑到早产所并行的问题,此时比较会对小宝宝造成危险。若有感染的情形,可立即用抗生素治疗,但有时早产造成的危险比感染还严重。

  【特别提醒】

  另一种情况比较危急的是已生过小孩的经产妇,有时破水并子宫颈开,脐带若随着羊水往外流出,会造成脐带脱出,血流入胎儿会受阻,会造成胎儿窘迫,就非常危险了!所幸这样的情况并不常见。

  Q:若有感染怎么办?

  A:若是感染造成破水,也有可能是破水后继发的感染。若是已知有感染了,当然要做细菌培养,并立即给予抗生素,但若是在很早期的破水,例如36 周以前,也许胎儿的成熟度还差,必须安胎治疗,此时最好也给予抗生素做预防性的治疗,以免破水太久发生感染。一旦破水又合并感染,对母体与胎儿都将有害, 若胎儿成熟度够,最好能立刻引产或实行剖腹产。

  Q:破水跟分泌物或尿液如何区分?怎么确认?

  A:破水有时与分泌物或尿液很难区分,就连医护人员有时都会误判,叫孕妇自己确认破水有些困难。

  总之,若突然有大量的不明液体从阴道口流出,而很明显并非在解尿,最好要就诊检查一下。有时是积在子宫颈内的分泌物因子宫口开了而突然流出,也有少数是外层胎膜破造成积液外流,这些都很像是破水。


本文来源: http://baby.ewsos.com/a/20120217/522313.html

责任编辑:殷悦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