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湿疹应勤换尿布少洗澡

医网微信 扫一扫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 2013/9/7 来源:医网病友论坛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湿疹一般在孩子出生两个月左右出现,皮肤会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出、结痂等,由于剧烈瘙痒往往严重影响孩子的生活。那么湿疹应该怎样预防?湿疹又应该怎样治疗呢?

  湿疹一般在孩子出生两个月左右出现,皮肤会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出、结痂等,由于剧烈瘙痒往往严重影响孩子的生活。那么湿疹应该怎样预防?湿疹又应该怎样治疗呢?

  纯母乳喂养预防湿疹

  “来就诊的患儿多在两岁内,不少孩子全身都是湿疹,烦躁得乱蹬乱哭。”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刘清沁说,湿疹俗称“奶癣”,是婴儿最常见的一种过敏性皮肤病,也被称为特异性皮炎。

  湿疹一般在宝宝1~2个月时开始出现,4个月左右较为严重,随着辅食的添加,情况大多开始好转,一般在2岁左右逐渐消失。初期表现一般是面颊部出现小红疹,很快波及整个面部甚至到额、颈、胸、四肢等处。小红疹亦可变为小水疱,破溃后渗出液体、结成黄色的痂皮。该病时轻时生,反反复复。急性发作时瘙痒难忍,宝宝因此烦躁哭闹,影响进食和睡眠。

  “得湿疹的孩子一般是过敏性体质,遗传是致敏的内在因素,食物、气候变化、室温过高等是外在因素。”刘清沁说,可以查一下宝宝父母的病史,尽量避免让宝宝接触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或环境。

  据介绍,母乳的致敏性是最低的,也是防止新生儿过敏的最佳预防措施,因此,应当纯母乳喂养,尤其是婴儿的第一口奶应该是母乳。

  如果母乳确实不够吃(需咨询医生),也应当在儿科医生或婴儿营养师的指导下选择接近母乳的配方奶粉。

  湿疹如何预防

  尽量纯母乳喂养。并减少易过敏食物的摄入。

  怀疑牛奶过敏时可改喂豆奶或特殊需要配方奶粉,这样可使蛋白变性而减少过敏。

  添加蛋黄、鱼虾类食物宜在7个月后。

  生活护理中应避免过热、过湿。虽然湿疹并不是由于潮湿引起的,但过热、过湿往往会导致湿疹加重。

  内衣应选纯棉制品,避免使用易使湿疹加重的化纤和羊毛织物。

  用温清水洗脸、洗澡,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用碱性强的肥皂和其他洗浴用品。

  避免宝宝抓搔患处,防止继发感染。尽量远离过敏原是最好的预防方法。

  家庭护理四项注意

  刘清沁提醒说,孩子患上湿疹后,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消炎、止痒、脱敏药物,千万不要自行使用任何激素类软膏。湿疹很顽固,常会持续几个月,治疗、护理要有耐心。随着断奶时间的延长,湿疹也会逐渐消失。

  如果家有湿疹宝宝,父母要照顾好患了湿疹的孩子,在生活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剪短孩子的指甲或给孩子戴上手套,避免孩子用手抓痒挠破皮肤;

  第二,穿棉质衣物,防止衣物摩擦,可用婴儿润肤油涂抹,避免香皂或其他刺激性护肤品;

  第三,勤换内衣和尿布,减少洗澡次数和时间,不用尿不湿,保持皮肤清洁;

  第四,患病期间,母婴都要禁食鱼、虾、蟹,食物中要有丰富的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糖和脂肪适量,少吃盐,以免体内积液太多。

  湿疹宝宝的食疗妙方

  一、丝瓜汤:取新鲜丝瓜30克,切成小块放入有水的锅内煮熟后加盐让宝宝喝汤,并将丝瓜同吃下去,对奶癣有渗出型(有流水症状)效果显著。

  二、绿豆百合汤:绿豆、百合各30克,按平时常用方法煮汤,豆子熟后连渣带汤一同饮用。减轻奶癣痛痒症状。

  三、泥鳅汤:新鲜泥鳅30克洗净放入水中煮熟,汤汁加少许盐饮用,适用奶癣症状严重者。

  四、将军蛋:大黄味苦性寒,性趋下行,古有“将军”之称,故称“将军蛋”,能清热解毒润燥。鸡蛋可和中调味。此将军蛋对于小儿胃热湿疹,大便干结或臭秽者食之有效。

  原料:鸡蛋1个,生大黄末1.5克。

  制作:先将鸡蛋顶端敲出一个小孔,去蛋皮,放入大黄细末,用筷子搅匀,然后用草纸或用白面和水封闭小孔,放入水锅中,煮熟即成。

  五、苦参鸡蛋:苦参可清热解毒;鸡蛋润燥和胃、解毒。此汤可有清热除湿、解毒润燥的作用。用于婴幼儿湿疹、奶癣很适宜。

  原料:鸡蛋1个,苦参30克,红糖30克。

  制作:先将苦参浓煎取汁,去渣,再将打散的鸡蛋及红糖同时加入,煮熟即可。饮汤每日1次,连用6天。

  中医食疗验方

  一、生薏仁15克、赤小豆15克加水同煮,酌加白糖少许,早晚分服。

  二、生薏仁15克、荸荠5-6个,洗净切片加水,白糖少许同煮,早晚分服,婴儿可单独喂汤,有咀嚼能力的连同食物同服。

推荐阅读:

新妈产后如何预防和治疗痔疮

孩子咳嗽有痰时不能吃冰糖

治疗孕妇咳嗽最有效偏方

溺爱孩子导致七大可怕后果

谣言:头围大的孩子聪明

孩子长高的黄金季家长要咋做

孩子个子长得慢要不要补钙

孩子是左撇子由怀孕期决定


本文来源: http://baby.ewsos.com/a/20130907/976093.html

责任编辑:苏菊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