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妈妈可能会患的孕期疾病

医网微信 扫一扫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 2013/9/10 来源:医网病友论坛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准妈妈在怀孕时一定要警惕一些孕期疾病,因为多数情况下怀孕可能会使疾病恶化,甚至引发其他孕期疾病。如果你有下面这些孕期疾病,千万别忍着,尽早治疗才是硬道理。

  准妈妈在怀孕时一定要警惕一些孕期疾病,因为多数情况下怀孕可能会使疾病恶化,甚至引发其他孕期疾病。如果你有下面这些孕期疾病,千万别忍着,尽早治疗才是硬道理。

  内科孕期疾病:

  偏头痛

  孕期缓解可能性:较小

  原理:怀孕期间血管扩张,使得偏头痛得到一定改善。但这并不是绝对的,也有人没有得到任何改善。总之,怀孕期间气管和肌体的重新调整,一般会让准妈妈觉得自己更强壮、更有活力。

  饮食障碍

  孕期缓解可能性:较小

  原理:由于怀孕带来的体形变化,使得患有饮食障碍的准妈妈节食的意愿更强。

  高血压、糖尿病

  孕期缓解可能性:加重

  原理:如果在怀孕前就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不但不会好转,反而有加重的可能,甚至会导致妊高症和妊娠期糖尿病。

  心脏病

  孕期缓解可能性:加重

  原理:怀孕会使心脏输出量增加43%,平均心跳增加2 0 % ,导致心脏负荷明显增加。一般而言,第一、二级的心脏病人勉强可以怀孕,但是需要比普通孕妇进行更频繁的产科检查。如果孕前心脏功能在第三、四级的水平上,建议不要怀孕。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孕期缓解可能性:100%

  原理:怀孕期间女性体内持续高水平的孕激素,对女性生殖器官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不会再有月经来潮,相应的症状便会消失;一些妇科医生经常推荐用怀孕及生育来治疗这种奇特的疾病。

  卵巢炎/卵巢癌

  孕期缓解可能性:较大

  原理:怀孕期间不会再有月经来潮,卵巢因为得到休息,其症状在孕期便会消失,因此发生各种肿瘤,甚至癌变的机会也随之减少。

  子宫肌瘤

  孕期缓解可能性:较大

  原理:这种女性常见的“激素依赖性”良性肿瘤,怀孕后的病症也会有所减轻。怀孕期间不会再有月经来潮,子宫内膜也暂停了它的周期性剥脱出血,其上皮细胞在月经周期所必经的“损伤”—“修复”—“再损伤”—“再修复”的过程会暂时停止,发生癌变的机会也同时减少了。

  乳腺增生

  孕期缓解可能性:较大

  原理:怀孕导致内分泌变化,乳房也开始充分发育,逐渐肥大,孕妇会感觉两乳胀痛不适,乳晕的范围也扩大,有部分人会出现泌乳现象。孩子出生后,进入哺乳期,乳腺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发育。这些对乳腺都有极好的保护作用,原有的乳腺增生会变得更轻微,甚至消失。

  溃疡性/结肠炎

  孕期缓解可能性:较小

  妊娠发生于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时,孕期前3个月会使结肠炎症状加重(占30%~100%);妊娠发生于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时,少数病例可好转。

  外科孕期疾病:

  风湿/关节炎

  孕期缓解可能性:较小

  原理:风湿会影响孕妇的心脏,加重心脏的负担,对母亲和胎儿都有危险。

  哮喘(非过敏性)

  孕期缓解可能性:较小

  原理:怀孕会使人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前列腺素有所提高,身体会产生很多抑制炎症的可的松,因此对于哮喘、支气管炎的发病起到一定阻碍作用,但对过敏性哮喘没有效果;不过约有三分之一的哮喘患者孕期病情加重,在病情加重的孕妇中,以妊娠第29至36周时最为严重。

  慢性支气管炎

  孕期缓解可能性:较小

  原理:女性怀孕后周身血液量会增多,母婴的需氧量会不断增加,肺部的血流量也相应增加,肺的负担会增加很多。

  孕期疾病专家建议:

  ●因为孕期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女性最好是在身体完全健康的状态下有准备地怀孕;

  ●孕期可以使少数像子宫内膜异位症类的妇科一般炎症疾病得到缓解;

  ●因为怀孕后母体在各方面的负荷都会加重,譬如氧气供需、营养供需等,孕期会加重包括心脏病在内的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对母亲和胎儿都构成威胁;

  ●一些有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在停药后才能怀孕,像甲状腺患者最好停药1年再准备怀孕;

  ●像传染病、性病(艾滋病、梅毒)等患者,都不适合怀孕。

  女性朋友们孕前的担心就可以通过孕前充分的身体调理和资讯准备,孕期养成身体锻炼、营养搭配等好的生活习惯,产后及时适宜的身体以及心理的调整而得到满意的解决。

推荐阅读:

夏末秋初怀孕的十大好处

宝宝感冒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孕期为什么要按期全程产检

怀孕消暑美食清凉也健康

孕期便秘不吃药的食疗法

怀孕期十大反常现象需谨慎

准妈孕期需要什么样的心态

怀孕前三个月禁止泡热水澡


本文来源: http://baby.ewsos.com/a/20130910/976385.html

责任编辑:苏菊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