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 是孩子从外界获取信息
- 2013/9/26 来源:医网病友论坛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不少细心的父母还发现,孩子在听到闹钟里的音乐和电视里的歌声时也会停止哭闹。如此看来,孩子确实喜欢待在有声音的环境中,而悦耳的声音更是能够让他情绪稳定。面对如此“爱听”的孩子,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听,是孩子从外界获取信息,进而探索世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听觉与视觉、味觉、触觉等系统紧密配合,为孩子的大脑提供所需的信息。关注孩子的听觉敏感期、培养孩子的听觉能力对其语言能力和认知外部环境的能力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解读孩子的听觉敏感期,认识孩子听觉的发展历程刚出生的孩子有听觉吗?他从什么时候起对声音敏感?关于这个问题,科学家曾就刚出生一天的婴儿做过实验:
科学家用嗡嗡声和铃声两种声音来做刺激。当铃声在婴儿右侧响起的时候,他们就给婴儿吸吮糖水;当嗡嗡声在右侧响起的时候,就不给婴儿吸吮糖水。
这样几次之后,科学家发现:当铃声在右侧响起的时候,婴儿会主动将头扭向右侧;而嗡嗡声在右侧响起的时候,婴儿则不会将头转向右侧。
从这个实验中科学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刚出生的婴儿已经具备相当的听力了。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对刚出生的婴儿有意识地进行听觉刺激,孩子的听觉能力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其实,不但刚出生的婴儿有听觉,未出生的胎儿也能够感受到声音。宝宝在母体的时候能够感受到声音的强弱,还能感受到音调的高低,而且偏爱轻柔的音乐。因此,许多胎教专家都会提倡给胎儿听轻柔的古典音乐。
胎儿在母亲体内不但可以听到外界的声音,还习惯听妈妈的心跳。所以,新生儿在出生后不明缘由地哭泣时,许多有经验的妈妈会把孩子抱起来,让他贴在自己左侧靠近心脏的部位。孩子听到妈妈的心跳,就似乎又回到了在妈妈体内的时光,他很快就会安静下来,停止哭泣。
婴儿之所以爱啼哭,原因之一就是他在离开母体后,进入了一个对于他来说全新的听觉环境。新环境带来的陌生感会使婴儿内心产生一种不安的情绪,啼哭是他释放这种不安情绪的方式。当他逐渐熟悉了外界的环境,他的情绪便逐渐稳定下来。
随着婴儿身体的发育,他的听力也逐渐发展。
刚出生的婴儿听力比较弱,只能对50~60分贝的声音刺激作出反应。
一个月内的婴儿如果突然听到声音,眼睛会睁开,并且开始哭泣。
两个月大的婴儿如果被某些声音吵醒,眼睛会自然睁开;如果他被较大的声音吵醒,受到了惊吓就会开始哭泣。
三四个月大的婴儿已经能够辨别声音,听到父母的吵架声他就会感到不安;听到优美的音乐声他就会很高兴。
五六个月大的婴儿头颈和眼珠的转动更加灵活了,他会扭过头去主动寻找声音的来源,比如我们和他讲话,他就会把头转过来看着我们。
七八个月大的婴儿对声音的反应更加明显,偶尔还会根据他听到的人声模仿发音。
在九个月以后,婴儿就已经能够区分声音是否有意义了,比如有人喊他的名字,他就会知道是在叫他。
到了十一个月大的时候,婴儿听到快乐的声音就会不由自主地手舞足蹈。
推荐阅读:
本文来源: http://baby.ewsos.com/a/20130926/978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