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服避孕药事后怎样补救

医网微信 扫一扫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 2013/10/9 来源:医网病友论坛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服用短效口服避孕药时,要严格按时服药。出现漏服问题时,可按照上述方法逐一解决。有条件者,最好能找计生专家进行咨询,切不可擅自增加药量或停药,以免出现月经紊乱、意外怀孕等不良后果。

  求助:我结婚已两年了,因为工作的关系一直不敢要孩子。听密友说口服避孕药效果好,我也去药房买了一盒。按照说明书,每天晚上10点钟服用一片。为了不漏服,我还设定闹钟提醒自己服药。

  服了半个月,一切风平浪静。但是前几天我被派到外地出差,晚上闹钟响起时,才发现忘带口服避孕药了。

  第二天匆匆赶回家,找到说明书上的漏药说明一看,立刻懵了:我这样到底算漏服了多长时间?要不要加用其他避孕措施?会不会漏药后避孕效果没那么好而怀孕呢?究竟要补几片药才有效?

  专家解答:

  短效口服避孕药是全球女性使用最为广泛的避孕药。除了有效避孕,它对女性健康还有诸多益处,比如:减少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改善月经周期,减少经量和痛经,对月经过多和经前紧张有治疗作用。

  但是,正如上述网友所碰到的情况,避孕药漏服问题也引起了很多女性的困惑。那么,漏服后究竟有什么影响,应该怎么办?

  可惜,尽管说明书上有大段文字解释,却总让人看得云里雾里,需要解读一番。

  第一、二周漏服一片

  说明书:若在12小时之内发现漏服,只需立即补服一片药物,并在原定服药时间继续服用下一片。不用担心避孕效果,也不需加用其他避孕措施。

  解读:如果你一般晚上10点服药,若22日上午10点前发现漏服,应立即补服一片,并在当晚10点继续服用下一片,以后每天晚上10点按时服药即可。

  说明书:若发现漏服已经超过12小时,且只有一片药物漏服时,避孕效果可能降低,应依据漏服的发生时间,决定处理办法:

  漏服发生在月经周期第一周时,由于漏药前,服药时间不足7天,口服避孕药的血药浓度没能达到稳定水平而影响避孕效果。所以,除应立即补服一片药,并在原定服药时间继续服用下一片外,从开始补服药之日起7天内,应加用其他避孕措施。

  解读:若你的漏服发生在月经周期第一周内,在你第二天赶回家后,除应立即补服一片药外,还应在当晚及以后每天晚上10点按时服药,并从当天起7天内加用其他避孕措施,如使用避孕套。

  注:若漏服发生在月经周期第二周时,处理办法同上述“12小时之内发现漏药”情况一样。

  第三周漏服一片

  说明书:漏服发生在月经周期第三周时,应立即补服一片药物,并依次在原定服药时间服用下一片药物,待服完该盒药物后,直接开始服下一盒,随后停药;或者在发现漏服时立即停药,停药后2—3天出现月经来潮,于停药后第8天开始服用新的一盒药物。

  解读:如果你的漏服发生在月经周期第15至21天内,可选择立即补服一片,并在当晚及以后每天晚上10点,把本盒剩余药物和新的一盒药物依次服完,然后停药;或者选择立即停药,停药后2—3天将出现月经来潮,可于停药后第8天开始服用新的一盒药物。

  漏服两片

  说明书:若漏服了两片药物,除须立即补服两片外,在补服的第二天还要再服用两片药物,以后每天继续在原定服药时间服用一片药物。另外,从你开始补服药之日起7天内,应加用其他避孕措施。

  解读:如果你到过了两天才想起漏药(即已漏了两片),则应在发现时立即补服两片,24日再服用两片药物,以后每天晚上10点继续服用下一片药物,且从23日起7天内加用其他避孕措施,如使用避孕套。

  漏服三片

  说明书:若连续漏服三片或三片以上药物,请将该盒剩余的药片丢弃,于当天开始服用新的一盒药物;同时,从服药当天起7天内,应加用其他避孕措施。

  解读:如果过了3天才发现漏药(即已漏了三片),则直接开始服用新的一盒药物(这样可确保连续服完新一轮的药物),并从当天起7天内加用其他避孕措施,如使用避孕套。

  总之,服用短效口服避孕药时,要严格按时服药。出现漏服问题时,可按照上述方法逐一解决。有条件者,最好能找计生专家进行咨询,切不可擅自增加药量或停药,以免出现月经紊乱、意外怀孕等不良后果。

  那么,怎样才能记住每天按时服药呢?首先,在容易记起的时间服用,如起床后或入睡前;其次,将避孕药放在显眼的地方,如浴室、票夹、床头或梳妆台;也可用钟表或手机定时闹钟提醒。另外,多备一盒避孕药放在手提包内随身携带,也是防止漏服的一个好办法。

推荐阅读:

月经期间爱爱为什么还会怀孕?

怀孕头三个月禁止泡热水澡

“上环”怀孕胎儿不宜保留

“上环”怀孕胎儿不宜保留

害怕怀孕?给思想备备孕

紧急避孕药千万别频繁使用

吃避孕药 应该如何备孕?

怀孕前后必须重视七大禁忌


本文来源: http://baby.ewsos.com/a/20131009/979725.html

责任编辑:苏菊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