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管婴儿套牢部分不孕家庭

医网微信 扫一扫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 2013/10/9 来源:医网病友论坛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做一次试管婴儿要3万左右,如果不成功,就要继续做下去。来自淄博的张女士做了4次,花费近十万仍没有成功,但不甘心的她毅然决定做第五次,“否则之前花费岂不打水漂”?有的不孕家庭债台高筑,但依然挡不住他们“生孩子”的强烈愿望。

  做一次试管婴儿要3万左右,如果不成功,就要继续做下去。来自淄博的张女士做了4次,花费近十万仍没有成功,但不甘心的她毅然决定做第五次,“否则之前花费岂不打水漂”?有的不孕家庭债台高筑,但依然挡不住他们“生孩子”的强烈愿望。

  手术失败四次,近十万打水漂

  “这次一定要成功!”13日,来自东营的许先生夫妇边祈祷边再一次走进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情绪虽有些低落,但两人还是决定再做一次。“已经做了一次了,花了三四万,要不接着做,那之前的钱不是白花了?”

  许先生夫妇来自东营农村,今年已经30岁,结婚6年多,一直没能怀上孩子。“试管婴儿是最后的救命稻草了。”

  为了筹钱,许先生夫妇把家里的一套房子卖掉,在准备了5万块钱后,他们于2011年12月第一次来到了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从此,他们就不得不一次次地奔波于老家和济南之间。

  虽说是救命稻草,但失败的并不在少数。在省城多家可做试管婴儿的医院,记者都碰到过这样的患者。第一次失败,不甘心,继续做第二次、第三次,甚至多达七八次。

  正在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就诊的淄博患者张女士已经做过4次手术,但前几天刚检查得知,又失败了。“打算再做第五次。”32岁的她说,虽然已经花了近十万元,但她觉得只要能怀上孩子花多少都值得。让她抱有希望的是患者口中相传的一个例子,“做了9次都没成功,最后医院赠送了她一次,成功了。”

  术前检查上百项,患者往返二十趟

  现在觉得有些药吃不吃,作用可能不大,“像医生开的葡萄糖酸锌咀嚼片,就是些补药,吃了到底起多大作用,不好说。”许先生妻子王女士说,但是为了安心和增加对下次成功的信心,他们还是选择买这些药。

  13日,许先生在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的查询机上,向记者展示了他的扣费清单。记者看到,密密麻麻的扣费明细足足有六七页。

  其中有不少常规的检查项目,比如挂号费8元、B超80元、乙肝五项125元、男科B超200元等等。另外还有一些特殊检查和医药费。粗略计算,做完一次的费用在31000元左右。

  “我们不懂这些检查项目,反正医生让去做就做了,术前我跟妻子的检查项目加起来差不多上百项。”许先生说,有患者往返跑了二十多次,项目很繁琐而且部分有特殊要求。

  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一位医生介绍,做一次试管婴儿的费用分三个部分:术前检查,试管婴儿药费,试管婴儿取卵、培养、移植费用,总共在3万元左右。由于地区差异、患者药物使用量差异、国产药物和进口药物差异,总费用差别还是比较大的。

  部分项目价格高于物价局规定

  “所有的项目都是卫生部针对这项技术规定的,”济南军区总医院生殖中心主任郝天羽说,但价格表上包含不了每个个体的治疗项目,患者的个体差异较大,所做项目也不同。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生殖与遗传中心主任连方也表示,试管婴儿的流程较长,是因为医生要详细了解病人的生理特点,对症下药。

  省物价局相关负责人姜女士表示,医疗机构不得擅自增加收费项目,同时要在醒目位置公示医疗项目编码、名称、计价单位和价格等内容,方便患者比对、监督。目前驻济省部属医疗机构执行的医疗服务价格主要是由2009年下发的《山东省驻济省(部)属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修订本)》来规范。

  记者将许先生夫妇的扣费明细与规范目录进行比对后发现,大部分项目是按照该目录执行的,但也有部分不相符合。例如,染色体检测规定的价格是280元,而扣费清单中显示为580元。

  成功率不到四成,医院别乱夸海口

  “失败的几率落在谁身上就是百分之百的事儿,所以有些患者难以接受失败也可以理解。”省城一家医院生殖中心主任表示,目前根据国际上的惯用数据,试管婴儿的成功率在30%到40%之间,个别时间段能达到50%左右。据他透露,目前的试管婴儿成功率仅仅是各个生殖中心自报,还没有官方统计,另外对于试管婴儿技术,全国性的网络没有联网,也缺少第三方机构的介入调查。

  另外他强调,具备资质的生殖中心不宜过高宣传试管婴儿的成功率,“还是把客观的成功率告诉患者,避免误导患者。”

推荐阅读:

孩子不快乐你能读懂吗?

孩子验血查钙 最“坑爹”!

洗涤剂也会让女性不孕

孩子长不高“三宗罪”

别对孩子说的十句话

婴儿补钙的六个必知事项

四招能让矮孩子“拔高”

孩子想长高 有啥好办法?


本文来源: http://baby.ewsos.com/a/20131009/979728.html

责任编辑:苏菊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