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出生时多少斤最聪明

医网微信 扫一扫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 2013/10/11 来源:医网病友论坛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宝宝出生时多少斤最聪明

  你生下来的时候多少斤?快回忆一下,因为科学家说出生体重可能影响你的智商高低、身材胖瘦,甚至可以影响你一生的健康——比如说,你将来是不是更容易得糖尿病、高血压、呼吸疾病、精神疾病……甚至是癌症。别以为我“忽悠”你,这是有研究证据的。

  足月的小宝宝刚生下来时,体重在5斤到8斤的范围内比较合适,如果你还不到5斤,就是低体重儿,如果超过了8斤,就是巨大儿啦。

  出生时越重智商越高?

  英国医学研究协会理查斯博士领导了一项研究,对3900名1946年出生的男女进行追踪调查,结果显示出生体重与智力成正比,也就是说生下来的时候越重,长大以后越聪明,如果是低体重儿,认知功能则可能受到影响。至于原因,科学家们还不是很清楚,目前认为可能是大宝宝的脑容量比较大,或是脑中的连结比较多。

  不过,科学家也说了,不能完全“以体重论英雄”,影响人智力的因素千万种,出生体重只是其中之一,其他的比如生活的空间很狭小啊,空气污染很严重啊,甚至爸妈经常爆发离婚大战都会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

  从出生体重看长大后身材

  如果你生下来的时候瘦小枯干,别以为长大后能继续做个骨感美人,结局也许完全相反——低体重儿成年后更容易变成胖子。

  专家介绍说,宫内发育迟缓的孩子,在妈妈子宫里时为了满足能量需要,只能拼命摄取营养,他小小的身体也给自己设置了符合当时情况的代谢水平——比如更容易吸收、更容易储存、不容易流失。当这个孩子出生后,营养情况发生了变化,已经能够满足他的需要了,但体内原定的程序并没有改变,造成了他之后的代谢异常。所以低体重儿成年后往往更容易肥胖,也更容易患上各种代谢性疾病。

  这已经是先天的弱势了,偏偏低体重儿很容易在出生后被家长火速“催肥”,其实这样危害更大,被催肥的孩子将来患糖尿病、冠心病等的几率更大。

  低体重儿易发胖,巨大儿也好不到哪里去。目前有研究显示:出生体重过大,不仅生的时候“害人害己”(想想你妈生你生得多辛苦~~~),将来成年后肥胖的风险也比较大,并可能易患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

  虽然“将来是个胖子”的事实已经让人很绝望了,但很可能你不只是胖,还是又矮又胖。潘慧教授说,体重偏低的新生儿,大概有1/4将来身高达不到应有水平。除了先天不足,低体重儿出生后也更容易胃口不好,生活习惯不好,经常生病等等,所以最终的身高更容易矮小。

  那剩下的3/4呢?其实,很多低体重儿出生后会实现追赶生长,如果两岁前能够达到正常水平,将来就不会是小个子。

  出生体重与疾病风险

  “成年疾病的胎儿起源”在国外已经有了大量的科学研究,甚至有专门的学术组织和学术期刊,在国内,首都儿科研究所对1948年至1954年在北京协和医院出生的人也进行了这样研究,结论是一致的——出生体重确实可以影响成年后多种疾病的患病风险,胚胎发育时期的不良影响可以持续终生。

  冠心病:低体重儿更容易患冠心病。研究显示:出生体重5斤以下与6斤以上的人群相比,冠心病的发生机率从11%下降到了3%。

  高血压:多国研究都证实,出生体重与儿童及成年人的血压呈反比,出生体重过低的人成年后血压会更高,出生后追赶生长的人更严重。

  糖尿病:国外研究证实:出生体重为5.5磅的人比9.5磅的人得2型糖尿病的几率高三倍。低体重儿易患糖尿病,但出生体重大于4.5kg时,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也会提高。

  呼吸系统疾病:宫内生长限制和低出生体重与肺的发育及功能的改变有密切联系,包括增加呼吸窘迫的风险,削弱呼吸道功能等。这样的儿童更易患哮喘等疾病。

  免疫功能低下:研究证实,宫内营养不良会影响免疫系统发育,低出生体重的婴儿常伴有免疫系统疾病。

  乳腺癌:出生体重越低,得乳腺癌的风险越小。研究发现出生体重2.5kg以下的女性比出生体重4.0kg以上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低50%——终于有一项低体重儿的优势了。

  睾丸癌:瑞典研究显示,不管是低体重儿还是巨大儿,患睾丸癌风险都会增大

  肝母细胞瘤:低出生体重的婴儿有着明显的高患病率,比正常出生体重的人群高了15倍。

  精神疾病:宫内营养不良会影响到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有研究指出,低出生体重与精神分裂症和男性抑郁症有明显的关系。协和的研究也证实低体重儿更容易患痴呆。

推荐阅读:

“见红”是否代表马上要生

新妈咪产后红糖要小心喝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妊娠问题

夏季消暑准妈妈喝绿豆汤还是红豆汤呢

新生儿长红胎记要及时治疗

遵守孕期补钙红绿灯好处多

备孕父母七个饮食红灯闯不得

怎样辨别“见红”的产前征兆


本文来源: http://baby.ewsos.com/a/20131011/980018.html

责任编辑:游游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