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长高密切相关的五大因素

医网微信 扫一扫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 2013/10/30 来源:医网病友论坛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大部分的父母都很在意孩子的身高发育问题,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身材高挑。其实,影响孩子身高有五大因素,父母们了解了这五大因素以后,可以根据孩子自身的问题,更加深入的挖掘孩子长高的潜质。

  大部分的父母都很在意孩子的身高发育问题,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身材高挑。其实,影响孩子身高有五大因素,父母们了解了这五大因素以后,可以根据孩子自身的问题,更加深入的挖掘孩子长高的潜质。

  遗传因素

  孩子的身高与遗传密切相关,家族中几代人的身材都偏矮,那么孩子一般都不高。但是也不能简单地从父母的平均身高估计孩子的最终身高,因为父母的矮身材可能并非遗传因素所致,也可能是营养不良或疾病因素造成的。

  遗传只能代表一个孩子身高发展的潜力,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环境因素也起很大作用。据研究,人类平均身高有不断增高趋势,后一代人往往比前一代人长得高一些。这种趋势与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发展、食物充足、生活改善以及医疗质量提高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因此,即使孩子因遗传因素而长不高,但只要充分改善环境因素,也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长潜力。

  营养因素

  身材高矮与骨骼的构件有密切关系。在骨骼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各种营养素,其中特别重要的是蛋白质和矿物质,如钙、磷等,维生素D也很重要,它能促进钙磷吸收,并沉积于骨骼中形成新骨。如果缺乏维生素D,长骨骺板软骨不断分化的软骨细胞就不能正常骨化,会影响孩子长高。

  婴幼儿期与青春期是孩子的两个生长高峰。在这生长高峰期要特别注意营养,以满足体格生长加速的需要。需要注意的是,营养对身高的影响是双向的,合理营养可促进生长发育,但如果营养过度尤其是能量摄入过多造成了肥胖,就有可能发生性早熟,性早熟的孩子往往会骨龄提前,骨骺提早愈合,不再生成新的软骨细胞,这将影响孩子的最终身高。

  要想让孩子长得高,讲究营养是必要的。家庭须提供平衡膳食,因为平衡膳食是全面均衡营养的唯一来源。而且还要培养孩子的良好饮食习惯,任何挑食、偏食和贪吃零食都会破坏合理的食物结构,导致营养素摄入的不全面和不均衡,从而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疾病因素

  某些疾病会影响孩子的身高。

  孩子生长发育与体内内分泌功能密切相关。甲状腺功能低下引起的呆小症、脑下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不足引起的脑垂体侏儒症,都是由于内分泌激素分泌不足导致骨龄延迟从而影响身高的。

  维生素D缺乏的孩子会得佝偻病,孩子不仅长不高,严重的还会出现头方、胸窄、腿弯、背驼等骨骼畸形。

  长期营养不良也会影响孩子生长发育。婴儿期喂养不当,可造成热能与蛋白质摄入不足而影响孩子身高;膳食提供营养不全面、不均衡,易导致机体免疫能力下降,使孩子经常生病,也会影响他的身高;孩子盲目节食,或患有慢性疾病,如缺铁性贫血、腹泻等,如果未及时治疗也会影响身高。

  遇到以上疾病,爸爸妈妈应带孩子及时就医,发达的现代医学对疾病所致的矮小有较明显的治疗效果。

  运动因素

  体格锻炼能促进骨骼、肌肉、韧带、关节的发育及其功能的完善。在明媚的阳光下,呼吸着新鲜空气,做着适度运动,可强壮孩子的体魄、促进其食欲,利于孩子长高。平时很少运动的孩子不仅活动能力弱、反应不灵敏、耐力差、容易疲劳,身材增长也显得慢。另外,多吃少动容易导致孩子肥胖,也不利于长高。

  推荐几个促长高的运动:

  跳绳

  每天跳绳15分钟,如果嫌跳绳单调,可以尝试不同的跳法,如双脚同时跳、双脚轮流跳、单脚跳、并腿跳、分腿跳等。和孩子一起跳,偶尔来个比赛,更能提升孩子的兴趣哦。

  投篮

  投篮时的跳跃动作会刺激关节和膝盖,能促进骨骼生长,还能提高骨质密度。

  游泳

  游泳是一项特殊的伸张运动,能充分伸展胳膊和腿,有助于孩子长高。

  睡眠等生活因素

  促进人体长高的激素——生长激素在睡眠状态下的分泌量是清醒状态下的3倍左右,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期在晚上10点~凌晨2点,入睡后35~45分钟开始分泌量增加。所以孩子最好在晚上9点之前上床睡觉,每晚保证孩子有10小时以上的高质量睡眠。高质量睡眠是指孩子的深睡眠时间要足够长。睡眠时,孩子肌肉放松,有利于关节和骨骼伸展。

  想要让孩子长得更高,还有很多其他方法。其中健康的生活习惯对于孩子的生长发育也是有很大帮助的,按时按点休息,补充足够的睡眠;按时按量吃饭,补充营养;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都能使孩子长高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推荐阅读:

儿童发育敏感期易被忽视

儿童长高抓住三个关键期

七件小事防范儿童性早熟

学会根据儿童年龄选奶粉

儿童的每日营养饮食指南

家长须严肃看待儿童性早熟

儿童常见的四种反常情绪表现

儿童孤独症要早发现早干预


本文来源: http://baby.ewsos.com/a/20131030/982588.html

责任编辑:侯秋云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