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用对批评和表扬

医网微信 扫一扫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 2015/2/7 来源:医网论坛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大多数父母的教育都让孩子有逆反心理,完全没听进去。而且批评孩子的时候不能总是用重复的词,你可以给孩子分析错误的原因和后果等等,但不能只是反复的跟他说错了,或者动手打骂。

     一天,在地铁上,看到一位妈妈在教育孩子。这位妈妈口才很好,旁征博引,从上地铁开始一直不停地说教,要说服孩子好好学习,而不是总想着玩iPad游戏。一开始,孩子一声不吭,慢慢地开始变得不耐烦,说:“妈,你都说了一路了,你就不嫌累吗!”这位妈妈叹了口气,说:“说你是为你好,要不然我才懒得说你啊!”孩子听后,干脆闭上眼睛捂住耳朵不理她……
 
    “要不是为你好,我才懒得说你呢。”这是那些喜欢给孩子说教的爸妈常挂在嘴边的话。为你好,所以才要对你说教;因为怕你这也不懂那也不懂,所以要把能想到的都告诉你;因为你不说话,我不知道你是不是听懂了,所以我要一直说下去,直到你听懂记住为止……初衷是好的,然而效果往往事与愿违。孩子往往接受不了这样的好,反而觉得憋屈,或者反感,像这个孩子一样。
 
    什么原因呢?问题出在教育方式上——这种教育方式容易导致“超时效应”。
 
    关于超时效应的解释,有两个经典故事:

    故事一:
 
    俄国作家克雷洛夫写过一篇着名寓言叫《杰米扬的汤》。大意是:杰米扬是一个十分好客的人。有一天,一个朋友远道来访,杰米扬非常高兴,亲自下厨烧了最拿手的好菜——鲜美的鱼汤,来招待朋友。朋友喝了第一碗,觉得很赞。杰米扬便劝他喝第二碗。第二碗下肚,朋友有点嫌多了。可杰米扬没有觉察,仍然一个劲儿地劝他再喝一碗。朋友终于忍无可忍,丢下碗,拂袖而去。
 
    故事二: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没捐钱,还从盘子里偷走了2元钱。
 
    这两个故事都在说一种心理现象:因为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为“超时效应”。
 

本文来源: http://baby.ewsos.com/a/20150207/1033425.html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王晶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