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卵期的3种计算方法

医网微信 扫一扫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 2015/9/15 来源:家庭医生在线论坛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研讨发现,女人在临产、哺乳以及排卵期,身体会分泌催产素激素,脑部遭到这种激素的影响,会使女人的创意、活络和洞察力敏捷进步。

排卵期也就是指卵子从卵巢排出后在输卵管内等待受精的过程,因此在排卵期前后的几天有过性生活那么极容易受孕。因此,很多女性都想知道自己身体何时处于排卵期内,如何才能从身体的变化中去了解?排卵期的3种计算方法:

如果月经周期不规则,下次月经的日期不好计算,可粗略推算本次月经后的第15天为排卵期。排卵与环境、情绪、身体健康状况、性生活、 避孕 药物等因素有关,有时可提前排卵或一次排两个卵,有时可推迟排卵或暂时不排卵。在卵巢起诉周期性变化的作用下,子宫内膜也出现周期性的变化,呈增殖期(月经周期5——14天)、分泌期(15——23天)、月经前期(24——28天)、月经期(1——4天),以排出月经为重要征象。两次月经间隔的时间为月经周期,常为28——30天,提前或推迟3天属正常。只单纯根据月经周期进行推算有时尚不能排卵日期,以下方法也有助于确定排卵日期:

 1、基础体温的测量法

基础体温是早晨醒后未做任何活动时,在床上测得的体温,它间接反映卵巢的功能。排卵前基础体温比正常体温低,在排卵时体温持续下降0.1——0.2℃,排卵后体温立即升高0.3——0.5℃,一直到月经来潮前;来潮前1——2天,体温又会下降。此即所谓的双相曲线,表示有排卵。如体温始终接近同一水平,称单相曲线,表示无排卵。注意:受测者必须睡眠6——8小时后测,每日把所测数据记录在坐标纸上,连续测量2——3个月经周期。

 2、 白带的观测法

正常情况下,白带的质和量随月经周期变化。来完月经后,白带色白、量少,呈糊状。在月经中期卵巢即将排卵时,由于宫颈腺体分泌旺盛,白带增多,透明、微粘、似蛋清样。排卵2——3天后,白带变混浊,粘稠而量少。月经前后,因盆腔充血,阴道粘膜渗出物增加,白带常常增多。

  3、比林斯法

比林斯法是自我观察宫颈粘液并预测排卵的方法。自月经干净后到排卵日,宫颈粘液有一系列的动态变化:

·外观:由混浊变为半透明,直至透明。

·量:由少到中、直到多。

·拉丝度:即粘液拉成丝状的长度,由不能拉丝,一拉即短,到逐渐拉长,直至可以拉到10cm左右。

·外阴:自我感觉由干燥转为潮润,最后为滑。

每晚临睡前用手纸擦一下阴道口(不要擦入阴道内),观察手纸上粘液透明度、量、拉丝度(用空白手纸轻贴手纸上的粘液慢慢拉长),并把外阴的感觉(干燥或湿或滑)一并记录下来。滑的感觉可能持续1——3天。润滑感最后一天称为“粘液高峰日”,粘液高峰日一般出现在排卵前9天(排卵前2天至排卵后3天),月经过后开始产生第一天到“粘液高峰日”最后第三天视为可孕期,其余为安全期。通过观察子宫颈粘液和外阴的感觉来推测排卵日的方法被称为“比林斯自然避孕法”。

  排卵期的保健:

  1、排卵期出血须注意性生活

排卵期出血是指月经周期规则,而在两次月经中期,即周期的第12——16天,相当于排卵期时有少量阴道流血,持续数小时或数天。排卵期除了会出现少量阴道流血外,尚可有一过性下腹胀痛,这种被称为排卵痛的 腹痛 ,以一侧多见、有时亦可有双侧腹痛,一般持续数小时至1——2天后消失。排卵期出血一般出血量少,时间短暂,偶而出现,对健康并无妨碍,多能自愈,故无需治疗;从另一方面来看,月经中期出血和腹痛是即将排卵或已排卵的一种“指示信号”,如果掌握恰当,还可以用于安全期避孕,倘若排卵期出血频繁出现,且出血量多,给生活带来不便并影响性生活与受孕,则需治疗。此外,出血期间,为防止发生感染,应暂停性生活。排卵期出血的治疗方法,多采用补充雌激素之不足。

对渴望受孕的妇女,可在预计出血前两天开始,口服或肌注小量雌激素制剂数夭,既能制止出血,亦不至于抑制正常排卵功能,倘若掌握适时的性生活,尚能促进受孕,有一举获二得之功效。对不要求生育的妇女可采用抑制排卵法,按常规方法口服I号或Ⅱ号避孕药,效果颇佳。据统计,约有50%生育年龄妇女出现过排卵期出血和排卵性腹痛,预防排卵期出血的方法:了解和掌握月经生理知识和卫生知识,注意月经期保健及经期卫生。出血期间应避免过度劳累,多休息;要保持局部 清洁 ,防止感染;腹痛重时可予腹部热敷;同时保持情绪稳定。平素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排卵期前后(一般在两次月经之间,基础体温上升之时),应禁食辛、辣、燥等刺激性 食品 ,以免使出血增多和时间延长。

 2、 研究发现女性在排卵期最聪明

女子排卵不单纯是个局部的生理过程,并且受全身身心状态的影响,反过来身心状态也进一步影响排卵及卵子的质量,所以是个互动的过程。欲怀孕的妇女就得预先测算好排卯时间,并在排卵期前后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为怀孕做好必要的精神准备。


本文来源: http://baby.ewsos.com/a/20150915/1172106.html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陈燕玲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