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个宝宝喂养行为雷区 准爸妈应引以为鉴

医网微信 扫一扫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 2015/12/11 来源:月子帮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婴儿出生半小时即可进行哺乳,每次可持续半小时,即便没有乳汁也应哺乳。产后宜母婴同室,多让孩子吸吮乳头,这不仅可增进感情,也会因孩子的吸吮而推进乳汁排泄。

  每个新妈妈都被告知,宝宝很脆弱,需要特殊呵护,尤其是在喂养的时候。但往往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为什么要注意呢?有什么要注意呢?这一系列问题,肯定困扰着每一个焦虑的父母。
  
  每一个妈咪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生长,把最佳的给孩子。可是由于没有喂养经历,一些妈咪在新生儿喂食方面却有一些不妥行为,这些不妥行为不但不利于孩子健康生长,反而还会造成不良影响,荣升新手妈妈的你,是否对喂养宝宝全知晓了呢?兴许有些错误你也会犯哦!月子帮给大家介绍几种错误的喂养行为,希望各位爸妈引以为鉴。
  
  1. 我的奶没下来,就不让孩子吸了吧。
  
  婴儿出生半小时即可进行哺乳,每次可持续半小时,即便没有乳汁也应哺乳。产后宜母婴同室,多让孩子吸吮乳头,这不仅可增进感情,也会因孩子的吸吮而推进乳汁排泄。
  
  乳汁的排泄受多种要素影响。妈妈应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情绪稳定,精神愉快,切忌忧思恼怒,还要有胜任哺乳婴儿的信心和热心,因情绪不良可导致泌乳减少,甚至乳汁不下哦。
  
  2、夜里好困啊,于是躺着喂奶舒服。
  
  产后疲乏,加上白天不断地给孩子喂奶、换尿布,到了夜里妈妈就非常困。夜间遇到孩子哭闹,妈妈会觉得很烦,有时把奶头往孩子的嘴里一送,孩子吃到奶也就不哭了,妈妈可能又睡着了,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孩子吃奶时与妈妈靠得很近,熟睡的妈妈很简单压住孩子的鼻孔,这样悲剧就有可能发作,为避免这种事情的发作,妈妈夜间喂奶时最好能坐起,如果是躺着喂那就不能睡着了哦。
  
  3、刚排泄的乳汁看上去好脏,仍是挤出去吧。
  
  初乳是产妇分娩后一周内排泄的乳汁,颜色淡黄、黏稠(其实不是脏),量很少,非常珍贵。初乳营养丰富,能增加孩子的抗病能力,能保护婴儿健康生长。初乳还能帮助孩子排出体内的胎粪、清洁肠道。因而,即便母乳再少或者准备不喂奶的妈妈也一定要把初乳喂给孩子。
  
  4、我家孩子喂奶粉,为了孩子吃得饱,我把奶粉调得浓一些。
  
  食物在肠道吸收,如果食物的渗透压过高(奶调的浓),会引起呕吐、腹胀、拉肚子、脱水等体现。同时大部分代谢废物要通过肾脏排出体外,而婴幼儿期肾脏的发育和功能尚不成熟,对营养物质代谢的调节能力有限。奶冲配太浓,会使肾脏负担加重。
  
  5.我喂完奶立刻把孩子放在床上,抱着他太累了。
  
  给孩子喂完奶后不要立刻放在床上,而要把孩子竖直抱起让孩子的头靠在妈妈肩上,也可以让孩子坐在妈妈腿上,以一只手托住孩子枕部和颈背部,另一只手弯曲,在孩子背部轻拍,使吞入胃里的空气吐出,防止溢奶。
  
  在哺喂母乳往后,爸爸也可以接过孩子,为孩子拍嗝哦。
  
  6.一边乳房吃完,孩子就饱了,另一侧乳房的奶存着孩子下次吃吧。
  
  喂奶时应让孩子吃尽一侧奶,再吃另一侧。若仅吃一侧的奶孩子现已吃饱,就应该将另一侧的奶挤出。这样做的意图是预防胀奶。胀奶不仅使妈妈感到疼痛不适,还有可能导致乳腺炎,而且还会反射性地引起泌乳减少。
  
  可以用吸奶器将奶吸出,排空乳房。
  
  7.我的职业是模特,给孩子喂奶后,胸部会下垂,因而我决定不采用母乳喂食。
  
  女性在妊娠时期乳房持续胀大,乳房胀大后如果保养不好是极易松弛的。因而孕妇应从怀孕后就开始注意乳房的保养,使用宽带乳罩支撑乳房,同时注意按摩或部分使用特殊油脂增加肌肤及皮下组织的弹性,就会减少发作乳房下垂的可能,哺乳后乳房是否下垂是与哺乳前乳房的情况有关。只要是产后加强乳房保养,母乳喂养是不会影响您的职业生涯的哦。
  
  8.每次给孩子喂完奶后,我喜欢用香皂清洁乳房及周围的肌肤,这样才能保持乳房的清洁。
  
  哺乳期妈咪经常使用香皂擦拭乳房,不仅对乳房保健无益,反而会因乳房部分防御能力下降,乳头简单干裂而引起细菌感染。因而,要想充分保持哺乳期乳房部分的卫生,让你的小孩子有足够的母乳,最佳仍是用温开水清洁,尽量不用香皂,更不要用酒精之类的化学性刺激物质。
  
  9.孩子是纯母乳喂食,一点都不能给孩子喝水。
  
  虽然有些观点认为4—6个月内的孩子只需母乳,不必加喂水,但要视情况而定。北方的冬天天气干燥,如果室内温度过高,新生儿简单缺水。再者,天气太热或出现拉肚子时孩子体内也会缺水。缺水时孩子的嘴唇看上去干燥起皮,情绪不安,爱哭闹。
  
  建议最佳控制室内温度在20—25℃之间,北方冬天室内要使用加湿器,保持空气湿润。看到嘴唇干燥可以用小勺给孩子喂几口白开水。
本文来源: http://baby.ewsos.com/a/20151211/1226893.html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陈燕玲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