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很聪明,可是成绩下滑的厉害?

医网微信 扫一扫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 2015/12/11 来源:医网病友论坛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我家孩子很聪明,可是最近成绩下滑的厉害!每次做错题了,他都说这题我会,当时算错了之类的”。然而,下次考试却依然是这样在不该丢分的地方丢分了。难道这样真像孩子解释的,我都会,就是粗心吗?

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孩子很聪明就是不认真,导致不该错的地方老是出错。考完试分析试卷的时候,孩子看着做错的题,会恍然大悟:“哎呀!这题我会做,考试时我还算的可快了,就是看错数了。”然后会郑重承诺,“这次只是粗心了,下次肯定不会出错了”。然而,下次考试却依然是这样在不该丢分的地方丢分了。

难道这样真像孩子解释的,我都会,就是粗心吗?对此,教育专家作出了解答。

网上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跳水运动员要参加半年后的比赛,他了解了一下基本动作,也练了几次。有那么一两次很标准,有几次有失误,不过他认为自己比赛时就能做到。比赛很快到了,他站在跳台上很紧张,结果当然失误了。离开赛场时他说:“唉,我疏忽了,主要是太紧张了。”

听了这个故事,你会怎么想?

估计你会喊起来:他练得太少了!当然会失误!

甚至你会说,这个故事太荒谬了,运动员不会这样的!

所以当孩子说到粗心的问题时,你可以这样告诉她:哪里有粗心这回事。你不是不会做,你之所以失误是你平时练得少了,导致考试时紧张。

下次当孩子再说我会做,就是粗心时。你可以让孩子认真想想下面的问题:

“简单的,不该错的,考试错了;”----那就问问自己,熟练度足够吗?

“原本会做的,考试做错了;”----那就问问自己,基本概念真的清楚吗?

“审题错了,不是不会做。”----那再问问自己,准确率够吗?比如平时做题力求一遍作对吗?

孩子常常认为,平时做过的,考试就能做出来,其实不是。为什么呢?

1、熟练度不够

所谓熟练度,可以想象一下我们成年人,做小学一年级的计算题,每一题其实对我们来说都很简单。但是当我们在计时的情况下完成1000题,并不一定全对。如果平时经常做计算类的工作,很可能做的又快又准;如果平时疏于做简单计算的人,很可能又慢又错误百出。

解决方法:一道题目,反复接触至少要六次以上,并且每次都在思考,才会熟悉并产生记忆。这样才会在考试中能做对。

2、基本概念不清

还有一些题目,学生们认为自己是会做的,因为平时做对过,只是考试错了。但很可能是他们只看过1-2次,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很多概念的细节到底是什么?之间的关联是什么?可以有哪些变化?并未深究。在考试有时间限制和压力的情况下,人通常本能的选择自己大脑中最先搜素到的记忆存储,而这个记忆和认知很可能是错误和疏漏的。

所以考试订正时,这类题目,不妨再变形或者深究一下,举一反三,这时会发现同学们又疑惑或者糊涂了。所以,学过,并不等于是学会,更不等于融会贯通。

解决方法:试着去讲解题目,如果做到能讲解题目,表示确实理解了。通常在讲解过程中,也会不断发现自己知识上的漏洞。这也是教学相长的意思。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3、准确率不高

家长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打字时,你是每个词是一次输入正确,还是不断删除修改?这个也是准确率的问题。如果平时做事力求“一遍做对”,“每遍都提升”,关键时刻才有可能一次做对。这需要用心投入和沉稳,还需要刻意自我要求,反复多次后才能成为本能。如果做错了,觉得“没关系,以后还有机会”,常常会造成多次也无法做到比较好的状态。另外,准确率还和“做题量”以及“题目类型”有关。所以,如果平时单元的作业100题总要错3-5题,考试的出错率基本会翻2-3倍。而概率因素导致平时错误率越高,考试时失分率越成倍增大。因为考试时题目的类型更加宽泛和变化多端。

解决方法:每次做题都认真对待,提高准确率,争取会的做题,建立错题本。

现在,我们再回到那位跳水运动员这儿----如果半年后他参加比赛,他现在就需要各项体能的训练,基本动作的反复练习--每次都要力求完美,整套动作也需要练得无比熟悉犹如本能,然后才有可能走上赛场。即使这样,也不是万无一失的。所以放弃“粗心”这样的说法吧。放弃“粗心”这个观点之后,我们才有可能认真查找原因,制定训练的计划,获得真正提升。获得提升的,决不仅仅是成绩,还包括审视问题的角度,解决问题的策略,行动力,意志力。


本文来源: http://baby.ewsos.com/a/20151211/1226900.html

责任编辑:梁燕君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