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岁的伊能静再当妈!高龄孕妇也能健康顺产!

医网微信 扫一扫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 2016/1/14 来源:月子帮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高龄产妇年龄是多少呢?高龄产妇是指年龄在35岁以上第一次妊娠的产妇。一般来讲,由于女性35岁以后机体处于下滑趋势,高龄产妇的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和早产的可能性较大;高龄产妇并发症的风险增加。

  46岁的伊能静再当妈!据台湾媒体报道,1月12日,伊能静现身台北东区,原本爆料称秦昊也在场,但当狗仔赶到时,只有伊能静和女性友人在聊天。不过,当伊能静起身返回时,则被拍到小腹部位高高隆起,加上脸部发福变圆,伊能静还不时用手护肚,已经有了十足的孕妇范。
  
  伊能静46岁在怀孕已在高龄行列,备孕过程很辛苦不说,怀孕了更是遭受更多年轻女性无法承受的困难。那么作为高龄孕妇该如何更好的保护自己呢?我们一起聊聊高龄产妇的那些事吧!
  
  由于在年龄上占弱势,高龄产妇的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和早产的可能性较大。因此高龄产妇应提高自我警觉性,在妊娠的初期直到临产,要定期到有条件的妇产科进行母胎监护和必要的防治措施。
  
  高龄产妇是多少岁
  
高龄产妇年龄是多少呢?高龄产妇是指年龄在35岁以上第一次妊娠的产妇。一般来讲,由于女性35岁以后机体处于下滑趋势,高龄产妇的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和早产的可能性较大;高龄产妇并发症的风险增加。

    
  具体表现是:早产儿或足月新生儿的体重低于同孕周龄的正常儿,不明原因的死胎也增多,先天性畸形率也相对增加。因此,应特别注意产前监测和检查。
  
  高龄产妇的危害
  
  1、对母亲的危害,易患妊娠高血压、先兆子痫等疾病;因高龄生育,关节韧带组织弹性差,子宫易出现宫缩无力导致难产;易发生产后感梁及产后贫血;易造成身体衰弱。不如年轻产妇恢复快。高龄产妇可能面对的还有来自妊娠的并发症,产生怀孕相关的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机会比年轻的产妇还高。
  
  高龄生育还可能导致身体出现癌变,据最近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35岁以上初次生育的女性,乳腺癌的发生率比30岁以前首次生育者大大增加,首次生育年龄越大,乳腺癌的发生率就越高。不自信的高龄孕妇更易患产期抑郁症。症状明显为情绪低落,焦虑,烦躁,易怒,负罪感,头脑不清,思维混乱等等,而自杀倾向则是孕期抑郁症最严重的表现。
  
  2、对孩子的危害,女子到了中年,其坐骨、耻骨、骼骨和骰骨相互结合部基本已经骨化,形成了一个固定的盆腔。因此,当胎儿产出时容易导致生产困难,致使 产妇本人发生各类并发症的危险性大为增加;同时也极容易致胎儿滞留宫内引起胎儿窘迫症。这种窘迫症对胎儿的威胁性,轻者影响胎儿心脑缺血缺氧,甚至导致不可逆性脑损伤,重者窒息致命。分娩时易出现新生儿损伤;易发生新生儿窒息;畸形儿发生率增加。
  
  高龄产妇要做哪些检查
  
  高龄产妇在孕期检查上要尤为注意,要增加产检的频率,时刻关注自己身体变化。
  
  1、超声波检查:一般需要做两次,分别在12周和20周的时候进行。这项检查可用来进一步确定怀孕日期及任何发育异常的情况,如腭裂、脏器异常。
  
  2、唐氏筛查:在怀孕16周-20周时,高龄孕妇要进行唐氏筛查。这项检查是提取通过孕妇的血液来检测血液中所含有的各种物质的量和浓度,以次来断定胎儿可能出现一些病症的几率。
  
  3、羊水穿刺:怀孕20周以后要做羊水穿刺。这项检查是正常的年轻孕妇不需要做的。研究表明,孕妇年龄愈大,先天愚和畸形儿的发病率愈高。这是因为随着女性年龄增长,卵巢逐渐衰老退变,产生的卵子自然老化,发生染色体畸形的机会就会增多。这项检查可以直接获得染色体的数量,根据检查结果可以知道胎儿是否有异常。这项检查有0.5%的几率会因此导致流产。
  
  4、甲胎蛋白检测:在16—20周进行,是一种无危险的血样检查,测定血液中用甲胎蛋白水平,可发现神经缺损、Down综合征、肾脏和肝脏疾病等。
  
  5、更多关注血糖、血压等指标。高龄产妇易患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妊娠期糖尿病等。由于孕妇体内的血容量比非孕期明显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原来就患有心脏病的孕妇很可能由于无法耐受而只得提前终止妊娠。
  
  高龄产妇注意事项
  
  高龄孕妇应注意什么?高龄产妇由于在年龄上占弱势,所以怀孕期间就要更加注意。高龄产妇要注意的问题很多,那么,高龄产妇注意事项有哪些呢?
  
  1、 孕期检查:孕期检查对高龄孕妇非常重要,孕妇应适当增加产检频率。对血糖血压指标要尤为注意。怀孕16-20周时,要进行唐氏筛查,这是高龄孕妇的必做项目。怀孕20周以后要做羊水穿刺,以检查胎儿是否异常。这项检查是正常的年轻孕妇不需要做的。另外,高龄孕妇要学会使用胎语仪,在家中进行基础胎心监测,绘制标准监测曲线,以便随时了解胎儿发育情况。
本文来源: http://baby.ewsos.com/a/20160114/1245042.html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陈燕玲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