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午睡过久有什么危害 如何培养午睡的好习惯

医网微信 扫一扫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 2016/8/29 来源:食品科技网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妈妈们最好让宝宝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不要睡太久,也不要不睡午觉,午睡时间为1-3个小时最佳,根据年龄调整午睡时间。

  有的妈妈觉得应该让宝宝养成午睡的习惯,这样既保证宝宝的健康睡眠,又能帮他提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规律。
    
  宝宝午睡1-3小时为宜
  
  其实,午睡不是睡得越多越聪明。宝宝的午睡时间不宜过长,白天睡得多很容易影响夜间的睡眠,这样反而适得其反哦!专家建议,学龄前的孩子午睡时间最好不要超过2.5小时。一般1-3岁的孩子,白天睡2小时左右为宜,夜间睡10-11小时,共睡13小时;3-6岁的孩子,午睡时间一般为1-1.5小时,总共睡眠时间为12小时。
  
  宝宝午睡过久有什么危害
  
  午睡分为浅睡和深睡两个阶段。宝宝刚躺在床上时还没有真正入睡,处于浅睡阶段,80-100分钟后,进入深睡阶段。午睡时间如果太长,大脑各中枢抑制过程会加深,脑血流量会相对减少。此时,宝宝突然被叫醒或被外界事物惊醒,大脑会出现暂时性供血不足,神经会发生紊乱,感到非常难受,因此,午睡时间不宜太长。
  
  另外,宝宝午睡过久会打乱胃液分泌规律,影响消化功能。如果宝宝每次午睡时间为3个小时,在睡觉期间都不喝水也不吃东西,3个小时后,宝宝的肠胃会因为饥饿得不到满足而收缩,消化功能会变差。妈妈们最好不要让宝宝中午睡太长时间。
  
  此外,宝宝睡太久,正常的生物钟错乱,生理机能也会发生混乱,长期下去,抵抗力会变弱,免疫力会下降。妈妈们最好让宝宝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不要睡太久,也不要不睡午觉,午睡时间为1-3个小时最佳,根据年龄调整午睡时间。如果宝宝因为生病而睡太久,妈妈也不必过早叫醒宝宝,生病期间多睡觉反而有利于身体恢复。
  
  午睡温度24-25度为佳
  
  新鲜清爽的空气是使孩子很快入睡的重要条件,因此室内温度不宜过高,室温24-25度左右是最舒适的。要让宝宝有安静的睡眠环境,爸妈的动作、言语要轻,排除一切人为的干扰,让宝宝能够睡得更沉稳一些。
  
  形成生活规律的方法
  
  一般当宝宝长到3个月大左右,才开始渐渐地能够区分白天和黑夜。但如果此时期就勉强宝宝适应大人们的生活节奏,往往很大了也不能区分,甚至发生昼夜颠 倒。总之,当宝宝3个月大时,如果想要明确哺乳时间间隔,明确宝宝的睡眠时间,形成一定的生活规律,可以试着按照下面的方法进行:(对于1、2岁的宝宝, 也是适用的。)
  
  (1)每天早晨在同一时间(比如早晨6点~7点之间)叫醒宝宝。
  
  (2)起床后,让宝宝感受早晨的阳光。帮助宝宝认识“早晨”。对于无论如何都起不来的宝宝,可以在起床前一点点地调亮房间的光线。
  
  (3)进行早晨的“仪式”,如洗脸、换衣服等。关键要养成习惯。
  
  (4)晴朗的日子里,在午前或午后可以适量地安排户外散步。不方便散步时,可以在阳台或庭院里晒晒太阳。帮助宝宝认识“白天”。
  
  (5)白天尽量安排活泼一些的游戏,夜晚则尽量安排安静些的游戏。
  
  (6)晚饭和辅食尽量要在晚上7点半之前完毕。
  
  (7)洗澡最迟要在睡觉的1个小时之前进行。
  
  (8)夜晚睡觉时关闭不必要的电器,使寝室保持黑暗安静。
  
  (9)进行睡觉前的“仪式”,如换睡衣、刷牙、讲故事、聊天等。养成睡觉前的这些习惯,帮助宝宝认识“夜晚”。
  
  (10)每天尽量在同一时间进入寝室,关闭电器,使房间变得黑暗。
  
  (11)最好有爸爸妈妈陪伴宝宝睡觉,有利于减少宝宝对睡觉的恐惧。
  
  (12)每天安排2小时左右的午睡。然而,午睡时间的长短是因人而异的,妈妈们最好一边观察是否对夜晚的睡眠有影响,一边来调整适合自己宝宝的午睡时间。如果孩子不想午睡,尽量让她做些安静的事,比如看书、画画,这也是休息的一种形式。
  
  (13)将夜晚睡眠的时间与早晨起床的时间形成一定的比例关系。如果入睡时间略微错后,则起床时间也可以略微后延。
  
  (14)尽管因人而异,总的来说,冬季的睡眠时间要长于夏季。冬季如果让宝宝在与夏季相同的时间起床,宝宝们往往会非常抵触,所以需要妈妈们根据自己宝宝的情况,在不同季节,适当调整睡眠的时间。
  
  一般来说,在宝宝3岁之前,如果能一直保持一定的生活规律,这就将成为他的基本生活规律,幼儿期节奏混乱的生活状况也就将得到控制和减少。相反,如果不从小就帮助宝宝形成一定的生活规律,长大些后即使再想调整也为时已晚了。
本文来源: http://baby.ewsos.com/a/20160829/1405667.html

责任编辑:陈燕玲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