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脸上长湿疹怎么办

医网微信 扫一扫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 2017/5/1 来源: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宝宝脸上长湿疹怎么办,保持皮肤清洁干爽,避免受外界刺激,修短指甲,减少抓伤皮肤,可以吃些利湿去毒食疗,如绿豆薏苡仁汤,红枣扁豆粥等。

新生儿湿疹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即是过敏性皮肤病。主要原因接触过敏或饮食引起的过敏。症状表现为开始时皮肤有点发红,出现皮疹,皮肤有渗出,然后脱屑。摸上去好像如摸到砂纸一样,遇热时,奇痒无比。一般多见于1-3月的婴儿,家长看着真的心痛呀,那么宝宝脸上长湿疹怎么办好?做父母的该如何护理让宝宝减轻症状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宝宝脸上长湿疹怎么办

宝宝脸上长湿疹怎么办

宝宝脸上长湿疹怎么办 ?

1、保持皮肤清洁干爽,给宝宝洗澡的时候,宜用温水和不含碱性的沐浴剂来清洁宝宝的身体。患有间擦疹的宝宝,要特别注意清洗皮肤的皱褶间。洗澡时,沐浴剂必须冲净。洗完后,抹干宝宝身上的水分,再涂上非油性的润肤膏,以免妨碍皮肤的正常呼吸。宝宝的头发亦要每天清洗,若已经患上脂溢性皮炎,仔细清洗头部便可除去疮痂。如果疮痂已变硬粘住头部,则可先在患处涂上橄榄油,过一会再洗。

2、避免受外界刺激,父母要经常留意宝宝周围的冷热温度及湿度的变化。患接触性皮炎的宝宝,尤其要避免皮肤暴露在冷风或强烈日晒下。夏天,宝宝运动流汗后,应仔细为他抹干汗水;天冷干燥时,应替宝宝搽上防过敏的非油性润肤霜。除了注意天气变化外,父母不要让宝宝穿易刺激皮肤的衣服,如羊毛、丝、尼龙等。

3、修短指甲,若患上剧痒的异位性皮炎或接触性皮炎,父母要经常修短宝宝的指甲,减少抓伤的机会。

宝宝湿疹治疗之食疗方法

绿豆薏苡仁汤:

针对湿热型急性湿疹,症状:皮疹潮红、肿胀、渗液、结痂、瘙痒、小便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 

做法:绿豆、薏苡仁各30克,煮烂后加入白糖调味,一天内分几次食完,连服5~7天。

红枣扁豆粥 

针对血燥型慢性湿疹,症状:皮肤干燥脱屑、色素沉着或呈苔藓状、患部剧烈瘙痒,常反复急性发作。舌淡、苔薄白或净。 ? ? ?

做法:红枣10只、扁豆30克加水煮烂熟,加入红糖,服食。婴幼儿减量。

宝宝湿疹预防

在婴儿湿疹明显时得先治疗,婴儿湿疹治疗皮疹消失后并不万事大吉,更重要的任务是家庭护理预防宝宝湿疹的反复。

1、尽量寻找发病原因并去除之,但往往有困难。

2、喂养和饮食:

(1)母乳喂养可以减轻湿疹的程度。蛋白类辅食应该晚一些添加,如鸡蛋、鱼、虾类,一般宝宝从4个月开始逐渐添加,而有湿疹的宝宝,建议晚1~2个月添加,且添加的速度要慢。宝宝的饮食尽可能是新鲜的,避免让宝宝吃含气、含色素、含防腐剂或稳定剂、含膨化剂等的加工食品。

(2)如果已经发现某种食物因食用出现湿疹,则应尽量避免再次进食这些食物。

(3)有牛奶过敏的宝宝,可用豆浆、羊奶等代替牛奶喂养。

(4)对鸡蛋过敏的宝宝可单吃蛋黄。

(5)人工喂养的宝宝患湿疹,可以把牛奶煮沸几分钟以降低过敏性。

(6)宝宝食物以清淡饮食为好,应该少些盐份,以免体内积液太多而易发湿疹。

3、衣物方面:比如贴身的衣服是棉质的,所有的衣服领子最好是棉质的,衣服穿得要略偏凉,衣着应较宽松、轻软。床上被褥最好是棉质的,衣物、枕头、被褥等要经常更换,保持干爽。日常生活护理方面要避免过热和出汗。并让宝宝避免接触羽毛、兽毛、花粉、化纤等过敏物质。衣被不宜用丝、毛及化纤等制品。

4、对于婴儿湿疹在平时可以用中药成分的进行外涂,来达到对婴幼湿疹的治理修复,同时可以配合儿茶小儿浴剂在洗浴时使用,更加全面的达到治理和恢复作用。

5、洗浴护肤方面:以温水洗浴最好,避免用去脂强的碱性洗浴用品,选择偏酸性的洗浴用品。护肤用品选择低敏或抗敏制剂护肤,并且最好进行皮肤敏感性测定,以了解皮肤对所用护肤用品的反应情况,及时预防过敏的发生。

6、环境方面:室温不宜过高,否则会使湿疹痒感加重。环境中要最大限度的减少过敏原,以降低刺激引起的过敏反应。家里不养宠物,如鸟、猫、狗等。室内要通风,不要在室内吸烟,室内不要放地毯,打扫卫生最好是湿擦,避免扬尘,或用吸尘器处理家里灰尘多的地方,如窗帘、框架等物品上。

7、保持宝宝大便通畅,睡眠充足。睡觉前为宝宝进行节奏性肢体运动20分钟左右,既可以增加机体抗敏能力,又有利于胃肠功能和提高宝宝睡眠质量。

通过上文的详细介绍,相信各位对宝宝脸上长湿疹怎么办这个问题已了全面的了解,作为父母的要细心照顾自己的宝宝,记得不要宝宝用手去抓,还要注意保持皮肤干爽,卫生清洁,按照以上的方法护理,慢慢就好起来了。尽量不吃过敏性食物,减少外界刺激接触。


本文来源: http://baby.ewsos.com/a/20170501/1483617.html

责任编辑:luofc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