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分摄入过多对宝宝危害大 吃之当心

医网微信 扫一扫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 2016/8/31 来源:起跑线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宝宝还小的时候如果摄入过多的盐会影响体内对锌、钙的吸收,导致缺锌少钙,由此会影响宝宝智力的发育,骨骼发育,还会造成其免疫力下降,个子小,还会引发各种疾病。

盐中含有的钠对于1岁以上的宝宝是必须的,尤其是在夏天,或者是出汗多的时候,缺少盐会引起虚脱,但由于宝宝的体质还未发育成熟,比成人要脆弱得多,对盐的敏感度,远高于成人,因此吃盐也要讲究方法和适量,妈妈们要做到合理用盐,这样才能更好的呵护宝宝们健康成长。

 父母担忧一

尝过宝宝辅食的爸爸妈妈总会有个疑问,这样的食物,宝宝不会觉得很难吃吗?在父母看来,辅食不仅口感奇怪,还没有任何的调味料,尤其是没有盐,因此绝对能入选“成人最讨厌的食物之一”。

如果你因此认为给宝宝的辅食中加一点盐能让他乐于进食的话,小编认为最好还是不要这么做!首先,因为宝宝还没有到能吃盐的年龄,其次,宝宝的味觉还没发育好呢,最后,这个时候给宝宝加盐对宝宝的成长危害较大。此外,孩子还小,从来没有接触过其他的调味料,他怎么知道盐是什么味道,又从何谈口味清淡呢?

父母担忧二

老人们都说宝宝不吃盐的话会没有力气,走路不稳,而且认为要每样食物和味道都给孩子喂一点,这样长大才不会挑食。

其实,这与一代人的心理有很大的关系。比如,以前物质匮乏,在吃一些普通的食物时如果有盐作为调料,那么就会变得美味,带来了饱腹感和幸福。以前普通的老百姓家有时候长期吃不到盐,但要从事体力劳动,导致身体的钠流失而得不到补充,从而出现电解质紊乱,导致人体乏力。但现在,吃不起盐的家庭应该不存在吧!

 ▼盐分摄入过多对宝宝的危害

1、损害宝宝肾脏

宝宝的消化、肾脏功能还不太健全,摄入过多的盐分的话会加重肾脏的负担。

2、使宝宝抵抗能力下降,易出现上呼吸道感染

盐分摄入过多还会一直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繁殖,使宝宝口腔唾液分泌减少,溶菌酶相应减少,那么各种病菌更容易在上呼吸道生长。

3、影响锌的吸收

宝宝还小的时候如果摄入过多的盐会影响体内对锌、钙的吸收,导致缺锌少钙,由此会影响宝宝智力的发育,骨骼发育,还会造成其免疫力下降,个子小,还会引发各种疾病。

4、导致重口味

宝贝常吃过咸的辅食,易养成“口重”的饮食习惯,成年后易罹患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

 ▼宝宝多大能吃盐

给宝宝加盐应该遵循:1岁内无盐,3岁内少盐的原则。

根据最新《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1岁以内婴儿不建议使用任何调味品,1-3岁的幼儿每天也才1克多一点。

◆ 6个月以内的宝宝,从母乳和牛奶中摄取的天然盐分已经能满足身体的需要。此时,给宝宝的辅食中没有必要添加食盐。

◆ 1岁以内的婴儿食品不要再额外加盐,因为天然食品中存在的盐已能满足宝宝需要,再额外加盐则可能对宝宝有害,1岁以后可以适当食用加碘盐。

◆ 婴幼儿对盐的敏感度要高于成人,如果食物中含盐量为0.25%时,成人会觉得比较淡,但是宝宝就觉得已经很咸了。

◆ 对于1~3岁的宝宝,每天做菜时也要尽可能地少放盐,一般1~6岁的幼童每天食盐控制在1克左右,最多不超过2克(成人是6克),也就是一粒黄豆大小。

▼宝宝吃盐注意事项

1、母乳妈妈切忌摄入过多盐分

有的母乳妈妈的口味比较重,食物中会放比较多的盐,母乳妈妈食用过多盐会导致乳汁中含有相对多的盐分,从而导致宝宝也摄入过多的盐分。

2、全家总动员,多吃清淡饮食

宝宝的口味与父母有关,建议父母在准备食物时尽量少盐少糖,避免宝宝从小养成重盐的饮食习惯,以免长大后难以纠正。

 3、不要拿大人的标准来衡量宝宝食物

也许宝宝的食物在大人看来非常没有味道,但这就是符合宝宝口味的。如果大人吃着够味道的话,宝宝吃一定是咸了的。

 4、患有慢性疾病一定要控制盐分摄入

如果宝宝患有心脏病、肾炎和呼吸道感染等疾病,要严格控制饮食中的盐摄入量。可采用“餐时加盐”的方法,即在菜肴起锅时少加盐,或待菜肴烹调好后再放盐。

▼1~3岁宝宝的食品如何加盐

1岁以前,母乳、牛奶以及一些食物中含有的盐分已经能满足宝宝所需要的盐分,无需额外添加。1~3岁宝宝可以少量加盐,但也要注意方法。

1、菜快熟或出锅时放盐

待食物快熟了的时候再加盐,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2、借味调味法

妈妈们如果觉得宝宝的食物太过清淡无法入口的话,可以借一些食物特有的酸味、甜味等来进行调味,代替咸味。

小编总结:父母应该严格按照宝宝的年龄来控制食盐的摄入量,在宝宝吃辅食时,不宜添加盐、香精、防腐剂和过量的糖,以天然口味为宜。在宝宝吃大人饭时,家里的饭菜应该少盐,这样对宝宝将来的口味定型有帮助,建立了合理的用盐习惯,这样才能避免将来重盐带来的种种危害。


本文来源: http://baby.ewsos.com/youer/yehl/20160831/1405764.html

责任编辑:陈燕玲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