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排便训练攻略

医网微信 扫一扫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 2011/11/8 来源:医网病友论坛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训练孩子排便的第一条件是气候要暖和;第二是孩子的小便间隔时间要相对长一些;第三则是孩子的性格必须老实。

  让周岁前的孩子定时小便,其意义只在于节省尿布。到了1~2 岁这个年龄的孩子,只要条件具备了,就可以开始训练孩子有尿时告诉母亲。

  训练孩子排便的第一条件是气候要暖和;第二是孩子的小便间隔时间要相对长一些;第三则是孩子的性格必须老实。

  对这时的孩子不能突然就要求他有尿时告诉母亲,因为直到现在为止,孩子一直认为把尿尿到尿布上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用把尿尿在尿布上是不好的道理教育孩子是行不通的,只能通过感觉让孩子感到尿在尿布上是不好的。因此,首要任务应该是给孩子下半身以解放感,应该给孩子撤掉尿布,只让他穿短裤,让孩子感到这样一来是多么的轻松,多么的爽快,这种舒适感真是前所未有的。

  孩子将与体温相同的尿尿在尿布上时,并不感到不舒服,相反却有一种释放了膀胱的紧张、卸掉了负荷后的快感。可是在撤掉了尿布后的下半身的解放感中却另外有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就是尿完以后湿乎乎的液体沿着大腿根部向小腿流下去的感觉。这种不愉快的感觉孩子会感觉到它。因此,迄今为止不声不息地把尿尿在尿布上的孩子,为了告诉母亲尿尿了的这种感觉,就说“嘘嘘”或是“嘘嘘了”。

  孩子母亲则往往批评孩子说“都尿完了才告诉母亲可不行啊”。可是,母亲这样做是错误的,因为孩子告诉母亲尿尿了的这件事情本身,就已经是排便训练迈出了第一步。母亲必须对孩子尿尿能告诉母亲这事给予表扬,然后为了让孩子深深懂得只有干爽的短裤才非常舒服,母亲要主动在孩子还没尿湿短裤前就领孩子去卫生间。孩子懂得了下半身解放感,也就懂得了尿湿短裤后的不舒服,于是也就懂得了如果能在尿湿短裤之前就告诉母亲,母亲会领自己去卫生间,就用不着再去体验尿湿了裤子的不舒服感了。孩子在尿尿前能告诉母亲要尿尿了,也就是排便训练成功了。上面的3 个条件如果都具备了,排便训练就容易成功。

  在温暖的季节里进行排便训练比较容易成功,是因为让孩子感觉到了下半身的解放感。

  寒冷季节咀不可能让孩子只穿短裤,母亲频繁地带孩子去卫生间,让婴儿小便也没有只穿一条短裤时方便。还有,即使尿了短裤也容易洗。而在寒冷的季节里,当孩子撤掉尿布后,还有毛线护腿和裤子等,当然孩子就不会有那种下半身解放的感觉。

  第二个条件,即所说的小便间隔时间的长短也与季节有着一定的关系。平时白天尿七八次的孩子,在夏季凶为出汗多的关系,恐怕会变得只尿四五次了,这样,孩子母亲在孩子还没尿湿尿布之前领孩子去卫生间的次数也减少了。

  排便训练与孩子的性格也有很大的关系。迄今为止毫不在意地把尿尿在尿布上的孩子,突然让他去卫生问或坐到便器上排尿,有的孩子还能在母亲说“走吧!尿尿去”时很听话地跟着母亲走,而有的孩子就不那么痛快。有这样的孩子,当他正要开始做点什么的时候,突然被母亲喊小便给打断了,那么他就绝对拒绝去小便,这种倔强的孩子不能很顺从地去卫生间。像这样的孩子,母亲可以在卫生间里放上漂亮的拖鞋,或是把小红纸片贴在卫生间门上,让孩子每次去时都感到非常有兴趣。

  没去过卫生间小便的孩子,不懂得把小便说成“嘘嘘”,所以有的孩子不知道告诉母亲小便时的习惯用语,这时母亲必须从教给孩子知道小便就是“嘘嘘”开始。把孩子放到便器上时,母亲要说“来吧,嘘嘘”,排尿过程中母亲也要发出“嘘嘘”的声音以配合孩子尿,而且尿完后也要表扬孩子“真聪明,会嘘嘘了”以资鼓励,也让孩子自己说“嘘嘘了”。这样一来,孩子就知道了小便就是嘘嘘,嘘嘘就是小便。

  从撇掉尿布只给孩子穿短裤之后,到孩子能做到小便前说“嘘嘘”,大概需要1 周以上的时间。最初,母亲总是领孩子去卫生间,孩子也希望排尿成功后得到母亲的表扬,也总是说“嘘嘘”,结果前10 天左右,每天里要去十二三次卫生间。花上10 天左右还没成功的孩子,虽说母亲的训练方法有些问题,但大部分还是取决于孩子的性格。

  排便训练的不良方法最主要的是,孩子已经能告诉母亲说要小便了,可是下1 次却失败了,母亲就又是斥责又是体罚。孩子一旦受到体罚,小便时就会害怕而不再说“嘘嘘”了,也不愿再去卫生间了。

  再有就是,孩子如果在训练期间腹泻,也不能顺利地进行下去。母亲往往害怕尿便会弄脏了裤子,就又给孩子垫上了尿布,孩子想起以前垫尿布时的安全感,就是有尿也不告诉母亲。以上告诉我们,解放孩子的下半身对孩子能向大人表示便意是多么重要。


本文来源: http://baby.ewsos.com/a/20111108/440139.html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李颖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