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宫寒怎么办?

医网微信 扫一扫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 2012/11/13 来源:医网病友论坛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宫寒顾名思义就是子宫寒冷,百病起于寒宫寒在妇科疾病及妇科不孕症中占一半以上,那么,怎样才能调理宫寒。


  3、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如今空调是冬暖夏凉最好的家电,可是女性如果长时间呆在空调房里甚至在恒温24℃的办公环境下,女性的肩颈、背部、腰部以及关节都会受到寒凉的侵袭,寒气直逼女性柔弱的身体,而子宫首当其冲就会形成宫寒。
  
  备孕女性可以这么做:
  
  (1)注意别在凉的环境久待。在办公室备外套或披肩;别坐在空调下面;别在办公室午休;不要坐有寒气的椅子;在办公室备件衣服,护一下肩膀、膝盖等部位。丝袜对于怕冷的女性来说也是很必要的,可以防止寒气从脚下生。
  
  (2)少吹空调。在空调房中,漂亮美眉们总是尽情展露美腿、玉臂、香肩,甚至后背、小蛮腰。空调冷气拒骄阳于千里之外,离人体却近在咫尺。当您感受空调冷风带来的惬意时,殊不知子宫正在经受着外界寒冷的折磨,当寒气侵入身体,离“宫寒”就不远了。
  
  (3)不要坐“寒”。夏天不要坐在有寒气的平面上,例如地面、石面或铁面椅子上,因为这些地方寒气重,寒邪会迅速击退身体的阳气直接攻击子宫。
  
  (4)受寒后要及时补救。给自己煎一碗驱寒汤。材料是红糖2汤匙、生姜7片,水煎10分钟即可,饮用1-2次就可以驱走寒气。
  
  (5)例假前三天可以每天喝红糖水,以增加排量,更好的让月经排除干净,也活气血,暖宫。
  
  4、减肥要适度
  
  由于追求苗条身材的女性不再少数,为了快速瘦身会吃很多特效药以非正常手段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脂肪。然而,减肥不当会伤及子宫。适中的体型是健康的表现,如果太胖,确实需要减肥,但要注意减重不能过于快速,身体在短时间内丢失了大量的能量性物质,寒邪很可能乘虚而入,攻击子宫。
  
  备孕女性可以这么做:
  
  (1)给自己制定一个合理的减肥计划,别盲目减肥,以少食多动为原则,目标定为一个月减重1-2斤为宜。
  
  (2)在饭前喝汤;减肥人的红花暖宫蛋:取鸡蛋1枚,打一个口,放入藏红花1.5克,搅匀蒸熟即成。月经来潮的第二天开始吃,1天吃1个,连吃9天,然后等下一个月经来潮的第二天再开始服,持续服3-4个月经周期,可以疏散淤血、温暖子宫。
  
  5、别轻易流产
  
  流产需要消耗女性大量的能量物质,就相当于突然全部扔掉那些能量物质,需要损耗人体大量的阳气,如果修养不到位,阳气久耗,子宫失去温煦,宫寒随之产生。
  
  备孕女性可以这么做:
  
  (1)注意避孕。当你们还不打算繁育后代时,记得避孕,其他什么安全期、体外之类的方法都不保险,使用工具是女性保护自己的基本原则。
  
  (2)万一不得已要流产,也要注意身体,因为流产和生产同样重要,流产后身体内阳气下降,风寒易于入侵,所以不要像往常一样随时尚而过早地减衣服,尤其要保暖腹部和下身。
  
  (3)最后,防护宫寒应作息调养与饮食调养同步配合:多喝热汤,补血药膳助化瘀;多多泡脚,睡好午觉学静养。
  
  6、修身养性,不要动怒
  
  由于过劳或易怒会损伤身体阳气,阳气是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是人体生殖、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的决定因素。人的正常生存需要阳气支持,所谓“得阳者生,失阳者亡”。“阳气”越充足,人体越强壮。阳气不足,人就会生病。阳气完全耗尽,人就会死亡。它具有温养全身组织、维护脏腑功能的作用。阳气虚就会出现生理活动减弱和衰退,导致身体御寒能力下降。所以备孕女性要注意修身养性,不要动怒。
  
  备孕女性可以这么做:
  
  (1)劳逸结合。无论是工作还是运动,都不能过量,做到劳逸结合,锻炼有度。
  
  (2)心平气和。不要轻易动怒,如果心里抑郁也需要及时纾解。尤其是在备孕时期,有时尝试了很久也没有怀上,心里难免会有点沮丧或不耐烦。这个时候更需要心平气和了。
  
  (3)不要熬夜。晚上23点到午夜1点,也就是子时,是人体阴阳交接的时候。这个时候是一天中阴气最盛、阳气最弱的时候。《黄帝内经》说:“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寐”。所以,这个时候是睡眠的最好时间。也就是要学会顺应大自然昼夜的阴阳变化,如果继续熬夜,或过了午夜1点入睡,就会耗损人体的阳气,第二天阳气不足,就打不起精神了。即使你睡到第二天10点,也是补不过来的哦。

推荐阅读:

孕前准备四阶段

孕前准备工作知多少

宫寒会影响怀孕 如何调理?

女性孕前准备必须要忌的事


本文来源: http://baby.ewsos.com/a/20121113/834247.html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孙云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