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拼爹应该从娃娃抓起

医网微信 扫一扫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 2013/3/22 来源:医网病友论坛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我爸爸有五千万”“我爸爸是XX领导”这些话现在不光能在懂事明事理的青少年口中听到,还能在幼儿园里听到了。可见,拼爹心理已经开始毒害10后了。身为爹妈,如何教育自己的下一代,让他们有健康的心里,不攀比,是一个问题。

  喜悦之余,宋先生也感到很无奈。

  为了给女儿交高昂的学费,宋先生一个月近8000元的工资几乎全投进去了。夫妻俩只能靠着宋先生妻子一个月近6000元的工资生活。

  最近一个月,宋先生明显感觉到跟女儿谈话的时候,朵朵经常会说到别的小朋友家里情况:谁家有两个保姆、谁家有两辆汽车、哪个小朋友给灾区捐款一千元、哪个小朋友跟父母出国玩了……

  宋先生虽然心里很不是滋味,但也只能很勉强地笑笑,把话题岔过去。

  由于朵朵练琴的地方离家比较远,每次去练琴宋先生只能骑电动自行车送朵朵去。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朵朵进步飞快,老师也夸朵朵很有天赋,宋先生夫妻俩很欣慰。

  但是朵朵明显感觉到其他小朋友有意疏远她。一天,练琴的一位小朋友悄悄地问朵朵,为什么不让你爸爸开车送你呢?来琴行练琴的小朋友都是父母开车来的,父母不开车接送,小朋友看不起的。

  朵朵回家后不再要求去练琴了,除非宋先生买辆车,自己才去练琴。

  为了孩子,宋先生跟妻子东拼西凑,凑足10万元,买了一辆日本某品牌省油的车。"平时不开,只是送孩子时才开。"宋先生无奈地说。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如今穷孩子和富孩子从穿的衣物、玩的玩具到交通工具、居住环境,都有很大差别,孩子从小就开始有了潜在的"阶层意识".况且孩子从三四岁起彼此就有相当的交流,议论起各自家里的情况口无遮拦。

  宋先生是众多穷爸爸的代表之一,他和很多家长都担心: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孩子从小就知道自己穷,会不会丧失对未来的自信心?

  反思:谁教会了孩子们"攀比"?

  记者通过近期的采访,发现孩子斗富的内容大至家中住所环境、汽车品牌,小至衣服、玩具,无所不包。然而核心只有一个,那就是"比".那么是谁教会了他们比呢?

  家长往往对孩子之间的攀比感到既无奈又不解。一位幼儿园园长指出,其实家长恰恰是孩子攀比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在孩子面前肆无忌惮地说贫比富时,不能分辨是非的孩子很快就学会了,如"妈妈说这样最漂亮","爸爸说有钱人开奔驰"等。孩子们就学会简单地重复成人的话,模仿成人的语气去评价自我和他人。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十分巨大,可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是孩子最亲密无间的伙伴。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可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对孩子性格的塑造和品质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这位园长建议,作为教育孩子的父母,必须小心检视自己的行为。"如果父母在家中经常有类似和同事、朋友攀比的倾向,那么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也会在无形中养成这种攀比心理。"

  此外,目前有些幼儿园老师的师德存在问题,作风不端正,对一些家境比较好的孩子特别关注,对他们百般照顾,而对一些家境不好的孩子比较冷淡,不理不睬。作为老师,同样要注意言行,不能作一些不恰当的比较,促进孩子的攀比心理。

  另外,记者发现,一个引人深思的现象是,在一些学费比较贵、门槛比较高的幼儿园中,这种现象的发生几率要远远大于一些普通幼儿园,家庭经济收入上的差距成了这种现象发生的主要导火索。 北青

  声音:"拼爹"折射出人生理想的错位

  天真的孩子在校园里应该接受文化知识的浇灌,接受真理正义的熏陶,接受心灵的洗礼,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为自己走上社会干事创业打好基础。

  爹是当官的、有钱的,不能不说是一种幸运。但把自己一生都交给爹,都靠钱,实在让人有些担心。

  学生应该比学习、比成绩、比体魄、比德行。这样比的结果是大家都争先恐后勤奋努力学习,学到真本事,拿到好成绩,才是安生立命之根本。拿爹说事,靠钱买未来,折射出下一代人生理想的错位,是把当权和钱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本来当官也没错,当官能用手中掌握的权力为社会造福,为老百姓办更多的事情,但毕竟能当官的人不多,社会也不需要那么多当官的。再说,当官不容易,当个好官更难,需要多方面的能力,不是谁都能当的。学生羡慕当官,比爹官位,说明内心深处已经播下了要当官的理想种子。无疑,这是人生理想的错位。

  对于孩子们的拼爹,其实大部分来源于父母。他们通常是因为耳濡目染了父母的做法和说辞之后,才有了如此举动。所以孩子们的心理怎么变化,关键在于父母自己要有正确的理念。

推荐阅读:

十岁男孩拿压岁钱炫富被群殴


本文来源: http://baby.ewsos.com/a/20130322/926221.html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笑笑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