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带孩子春季出游安全准则

医网微信 扫一扫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 2013/4/7 来源:医网病友论坛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清明节过后,天气将渐渐的好起来。父母带着孩子出游的机会也越来越多。比如去附近的公园或者旅游景点踏青,烧烤等。那么,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应该如何确保孩子的出行安全呢?


  五、注意过敏
 
  提别提示:慎防花粉过敏,宝宝不要在清晨去公园
 
  影响宝宝安全的另一个鲜为人知的“元凶”是花粉。如果你家宝宝是过敏体质,弥散在空气中的花粉进入身体,刺激胃肠黏膜,胃肠黏膜发生充血水肿就会引起腹泻。
 
  1、爸爸妈妈应避免在雨后天晴及清晨带有过敏体质的宝宝去园林、野外。因为在雨后天晴及清晨,各种树、草、花儿的花粉囊迅速绽裂,大量的花粉随风弥散到空气中。
 
  2、不随便给宝宝尝试吃当地土特产,这会影响宝宝的肠胃,有的宝宝还会过敏。
 
  备注:这些花草不能碰
 
  春天里来百花开,宝宝都喜欢花花草草的,有些宝宝还会不由自主地把花塞到嘴巴里,爸爸妈妈一定要注意哦,有些花草是不能碰的。
 
  杜鹃花:又叫映山红,其中黄色杜鹃花中含有四环二萜类毒素,中毒后会引起呕吐,呼吸困难,四脚麻木等症状。
 
  含羞草:内含含羞草碱,接触过多会引起眉毛稀疏,毛发变黄,严重的不定期会引起毛发脱落。
 
  夹竹桃:夹竹桃的茎,叶,花朵都有毒,它分泌出的乳白色汁液含有一种叫夹竹桃苷的有毒物质,误食会中毒。
 
  马蹄莲:花有毒,内含大量草本钙结晶和生物碱,误食会引起昏眠等中毒症状。
 
  仙人掌类植物:刺内含有毒汁,人体被刺后,易引起皮肤红肿疼痛,瘙痒等过敏症状。

  六、应急处理要牢记
 
  1、一些简单的意外伤害,比如被草叶或者其他尖锐物体割伤之类,保姆通常知道怎么处理,但一些比较特殊的情况应该如何应对,可能就需要你事先跟保姆交代清楚了。如果孩子不小心被蜜蜂蜇了,轻则引起局部红肿和剧痛,重则可能引起溶血、出血和中枢神经损害。一般健康人同时受到5 只蜜蜂蜇刺,即发生局部红肿和剧痛,几天后恢复正常。但若同时遭受200 只以上蜜蜂蜇刺,会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若不小心触动了蜂巢遭受蜂蜇,应立即为孩子拔出毒刺,然后用清水冲洗伤口,并立即上医院治疗。
 
  2、如果孩子的眼睛进了沙子,千万不要贸然用手揉眼睛,应小心地把孩子的眼睑翻开,用湿毛巾把沙子慢慢拨出来;如果沙子在眼球上,立刻用清水冲洗;如果做完上面的措施沙子还没出来的话,立刻找最近的医疗机构,请医生帮忙。
 
  3、如果孩子吃东西不慎让异物进入气管,应立刻打120 求救,不要盲目打车去医院。因为救护车上配备专门的医生和设备,可以及时抢救孩子,而自己抱孩子去医院,反而容易使异物在气管中进一步深入,导致问题加重。在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保姆也并非无事可做,比如:倒拎孩子,由上至下抚摩后脊,千万不要试图用手指从孩子嘴中抠出异物。
 
  七、带上必备物品
 
  1. 带一些常用药物。如万金油、风油精、薄荷膏,止血的云南白药、创可贴、晕车晕船药、止泻药。详细告诉保姆孩子出现什么状况时该使用什么药物。最好在药物包装上贴上标签,写明使用剂量、适应病症。
 
  2. 带上一把伞、一顶帽子。伞,下雨可以挡雨,晴天可以遮阳。给孩子多带一件外套,防止晚间回家时天气转凉。给孩子准备一顶帽子,它不仅可以保暖、遮阳、挡雨、防风,在树木多的地方,还可以避免虫子或蜘蛛丝的侵扰。
 
  3. 带上幼儿专用的防晒霜。虽说春天的阳光不如夏天烈,但在郊外空旷地带持续暴晒,中午的阳光还是可能会伤到孩子娇嫩的皮肤的。提醒保姆不仅在出门前要给孩子涂好防晒霜,而且在孩子跑动出汗后也要记得补一下。
 
  4. 带上一些干净食物。孩子活动量大,容易饿,最好带上一些可以补充能量的食品,比如独立包装的蛋糕、牛肉干之类。
 
  5. 带上干净的杯子和干、湿纸巾。

  八、这些地方不要去
 
  1. 施工现场。特别是未完工的建筑工地,要特别小心,不要靠近,以免造成意外伤害。
 
  2. 井盖附近,尤其不要在没有井盖的下水井附近玩耍。
 
  3. 坡度比较陡的河边或水塘边。
 
  4. 不要让孩子爬墙、树,除非有专业的保护措施及保护人员。
 
  5. 如果外出突遇大雨,也不要在树下、金属建筑物旁避雨,因为它们最易被雷击中。远离天线或金属杆,因为它们经雨淋后易导电。
  为了让孩子玩的健康安全,建议父母最好是牢记以上准则。推荐阅读:

孕妈妈离不开电脑如何保安全

四种劣质文具伤害宝宝生命安全

优生优育应正确使用安全套

如何选购儿童安全座椅

 


本文来源: http://baby.ewsos.com/a/20130407/934376.html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笑笑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