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如何补钙才安全

医网微信 扫一扫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 2013/8/22 来源:医网病友论坛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孕期如何补钙才安全

  钙是人体中重要的元素之一。对于孕妇来说,补钙是很重要的。不单单只是因为他们自身需要的原因。缺钙可能会引起少部分孕妇牙痛的毛病。更重要的是孕妇流失的钙,是被子宫内的宝宝吸收了。宝宝在胎儿时期就缺钙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我们应该重视。

  孕前补钙的重要性有哪些?

  钙是形成骨骼与牙齿的主要成分,也是胎儿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而且用量较多的一种物质。因此,妇女在怀孕前必须补钙,以供胎儿生长发育所需。钙还可以加强母体血液的凝固性,可以安定精神,防止疲劳,对将来哺乳婴儿也有利。如果孕妇摄入钙不足,胎儿会从母体中夺取钙质,造成孕妇腰酸腿痛,还可出现软骨症。孕妇本身所需钙加上胎儿所需钙,所以,女性怀孕后所需钙要比平常多2倍,而只靠临时摄入量是远远不能满足的,所以必须在孕前贮存多量钙质,才能为孕后补充所需大量的钙提供物质条件。由于钙能够在人体内贮存较长的时间,这就决定了孕前补钙的重要性。

  钙享有“生命元素”之称,特别是20岁以后的女性,更需要补充。因为20后,骨质密度即开始缓慢减少,30岁后减速逐渐加快,易导致骨质疏松症等骨病。此外,缺钙也是易让女性更快衰老。我国营养学会推荐的钙供给量是成年人每天800毫克,怀孕妈妈刚每天需要1000毫克的钙了。

  孕期如何补钙才安全

  一检

  “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中国人每日平均膳食钙摄入量仅为389毫克,与中国营养学会推荐量相差400~600毫克左右。你是否摄入了足够的食物,满足每天的钙量需求?

  二忌

  忌草酸

  摄入含有大量草酸、植酸或脂肪酸的食物,如菠菜、油菜、厥菜等,会影响膳食中钙的吸收。

  忌盐

  研究发现,饮食中盐摄入量越多,尿中排出钙量越多,钙的利用也就越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少吃盐就相当于帮助补钙。

  三戒

  戒烟

  抽烟会阻碍消化系统对钙质的吸收。

  戒酒

  酒精会减少维生素D的生成,影响钙质的吸收。并降低血液中荷尔蒙的浓度,不利于钙质的储存。

  戒咖啡

  咖啡中含咖啡因,摄入过量咖啡因会增加尿钙的排出,还能轻度减弱肠钙吸收,从而可能导致体内缺钙。

  四式

  食补

  平时你可多摄入含钙量高的食物,如牛奶、鸡蛋、豆制品、海带、紫菜、虾皮、芝麻、山楂等,不过,食物的含钙量较难计算。

  晒太阳

  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然而富含维生素D的很少,因此主要靠紫外线照射皮肤合成维生素D,因此不怕紫外线的MM们,平时可多做“日光浴”,以促进补钙。

  运动

  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骨钙的利用率,因此,你在补充钙制剂的同时,如能坚持每天60分钟的运动,也能取得不错的补钙效果。

  补充剂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服用钙补充剂逐渐成为补钙的主流。因为食补难以准确把握含钙量,晒太阳又怕被晒成“黑人”,或抽不出时间经常运动的你,补充钙制剂不失为方便又实惠的理想选择。因此,如何科学选择钙制剂,成为你最关心的话题。

  五标准

  五大补钙金标准,选择钙制品时要认准,它是骨质疏松专家依据多年的经验总结而成,发表在权威医学杂志上,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金标准一:合适的钙元素含量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日钙适宜摄入量为800-1000毫克钙,而中国人均每日摄入的钙量仅为389毫克,因此,每天还需补充钙400-600毫克。

  金标准二:含有适量维生素D

  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利用,所以选择钙制剂,最好选择含有维生素D的钙制剂。

  金标准三:安全可靠,适宜人群广泛

  纯净碳酸钙源不含砷等有毒物质,无碱中毒危险,是其中最为安全的首选钙源。适用各种人群。

  金标准四:具有经循证医学验证的临床效果

  中外专家临床验证表明,碳酸钙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已成为美国药典、中国药典等推荐的钙补充剂,处方依据强。

  金标准五:服用方便,性价比高

  碳酸钙元素钙含量百分比高,每日服用次数少,服用就更方便。

  虽然说补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是,我们也不可以乱了方寸。而盲目的补钙。孕妇体内的钙过多,会引起生产是难产。对于孕妇来说不是一件好事。在生产是难产,会是宝宝和妈妈都处于危险之中。理所当然的,我们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推荐阅读:

合理避孕也是备孕中的课程

孕中期都检查哪些

孕中期两种胎梦

孕中期该怎样补充维生素

孕中期睡姿有什么讲究吗?

怀孕中期 哪种睡姿最健康

孕中期能不能吃山竹

专家指出孕中期最适合出游


本文来源: http://baby.ewsos.com/a/20130822/973082.html

责任编辑:游游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