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补钙注意的事项

医网微信 扫一扫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 2013/8/30 来源:医网病友论坛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按照人体钙的需要量估算,只要能保证孩子每天有500毫升奶或相当量的奶制品,膳食中钙的供应也就大致足够了。

  婴儿的发育情况与成人的不同。消化和吸收方面,婴儿的能力远远不如成人的。所以在饮食的方面,把婴儿和成人的分开了。在补钙方面,婴儿与成人也有很大的区别。成人可以去吃钙片,可是婴儿可以去吃吗?婴儿的肠道或许还没有发育完善吧。

  1、不要让钙遇见草酸。

  菠菜、雪菜、苋菜、空心菜、竹笋、洋葱、茭白、毛豆等都含有大量草酸,草酸容易与钙元素结合而影响吸收。所以补钙期间最好把蔬菜放到热水中烫一下,或是在饭前2小时或饭后3—4个小时服用钙制品。

  2、钙不要与主餐混吃。

  即使没有太多草酸,如果在吃饭时服用钙制品,也还是会影响钙的吸收,混在食物中的钙只能吸收20%。只要胃里面塞满太多东西,效果就不太好。补钙要与早、中、晚餐间隔半小时以上。也不要跟奶混在一起。

  3、让宝宝睡前服用钙片。

  睡眠期间最是长身体的时候,也是骨骼对钙吸收力最强的时候。很多人都有过缺钙抽筋的体验,一般是在睡梦中,可见睡觉时最应补钙。可以在睡前给宝宝服用钙制品,让钙能充分吸收。

  4、补充足量的维生素D。

  有些钙制品需要补充维生素D,而有些不需要补充就能吸收。不论给宝宝吃的是哪种,维生素D都要适量补充,而且最好用食补和晒太阳或服用鱼肝油的方式,不要让宝宝直接服用纯维生素D,防止维生素D过量中毒。阳光是维生素D的天然原料,如果让宝宝接受阳光照射,比如上午一小时,下午一小时,就不用再口服维生素D了,阳光会直接促使体内生成维生素D。

  市面上这么多种钙,哪种钙的吸收率好一点?

  评价一种钙的剂型好不好,不仅只考虑到吸收,钙吃进去要水溶以后才能被吸收,首先要看溶解度,再看吸收率,还有生物利用率。三方面综合起来看钙的好坏是最好的。但综合起来来看,葡萄酸钙,柠檬酸钙、醋酸钙都比较好,市面上也都有售。

  与补钙密切相关的维生素D

  按照人体钙的需要量估算,只要能保证孩子每天有500毫升奶或相当量的奶制品,膳食中钙的供应也就大致足够了。奶类中的钙也是最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的。对于1岁以下的婴幼儿来说,奶类是他们的主食,膳食钙的来源并不缺乏。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孩子缺“钙”?事实上,在人体钙的吸收利用过程中,还受到另一种重要营养素,即维生素D的控制。只有在维生素D充足的情况下,宝宝从奶类等获得的钙才能被顺利地吸收和利用。

  天然食物,包括母乳,所含的维生素D都非常低。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是经阳光中紫外线照射皮肤而产生。对宝宝来说,特别是1岁以内的宝宝,维生素D不足是相当普遍的。这一方面是因为宝宝对维生素D的需要量多,同时也是因为宝宝接触阳光的机会有限,加上宝宝皮肤娇嫩、眼睛对强光敏感等原因也不适合长时间晒太阳,这样由晒太阳而获得维生素D就相当困难;如果加上妈妈孕期缺少户外活动,很少晒太阳等,造成新生宝宝出生时维生素D的储存量就不足,出生后早期发生维生素D缺乏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国儿科学会一直强调要预防性地额外给予2岁以下婴幼儿维生素D补充以预防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建议在孩子出生2周后就开始补充维生素D,每天400IU(国际单位),直到2周岁;早产、低出生体重、双胞胎等孩子还需要在出生的前3个月将补充剂量增加到800IU。目前一些更深入的研究则揭示,维生素D不仅与人体钙吸收利用和骨骼健康有关,还与肿瘤、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有关。因此当宝宝有缺钙的表现时,除了补充钙以外,更需要的是补足维生素D。

  但是,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的维生素,会在人体脂肪内蓄积,长期过量摄入确实有造成中毒的可能,引起高血钙和高尿钙,甚至肾脏等脏器的钙化。不过按照现有的资料,引起婴幼儿维生素D中毒的剂量都在每天4000IU以上,并持续使用6个月以上。1岁以内婴儿每天维生素D的摄入量不超过1000IU,1岁以上儿童每天不超过2000IU,长期使用是非常安全的;而对于有明显的维生素D不足表现的婴幼儿来说,有医生处方,短期口服大剂量的维生素D也是安全的。

  对于婴儿,我们要尤其重视与注意。因为婴儿开始发育,各个方面还没有完善,可塑性很强。所以,我们要正确的对宝宝们进行补钙。不要用成人的方式对宝宝们补钙。这会影响宝宝的一生的。家长们应该慎重又慎重。别不当回事。

推荐阅读:

男人当爸也最好在正当年

儿童阅读存在的不足

智力开发关键在婴儿期

铅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

在坐月子期间 可以吃水果吗?

四个小妙招让轻松分娩不在痛

胎儿在子宫里会害怕什么?

准爸爸在胎教中的作用


本文来源: http://baby.ewsos.com/a/20130830/972928.html

责任编辑:游游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