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方法判断宝宝免疫力

医网微信 扫一扫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 2013/9/10 来源:医网病友论坛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一般母乳喂养的宝宝出生六个月前极少生病,因为母乳带有母亲递送给宝宝的天然抵抗力,可以抵抗一些疾病,感冒之类的。宝宝因为只吃母乳,几乎不吃其他辅食,所以也杜绝了食物感染的机会。

  一般母乳喂养的宝宝出生六个月前极少生病,因为母乳带有母亲递送给宝宝的天然抵抗力,可以抵抗一些疾病,感冒之类的。宝宝因为只吃母乳,几乎不吃其他辅食,所以也杜绝了食物感染的机会。

  但通常过了6个月后,咳嗽、头痛、感冒、发烧……接踵而至。刚出生时宝宝不爱生病,是因为他们的体内有从母亲体内带来的免疫球蛋白天天保护着宝宝免受各种病菌的侵害;而6个月后这些抗体逐渐消失,免疫力下降了,因而容易得病。

  什么是免疫力?

  免疫力是人体自身具有的防御及与各种病原菌做斗争的能力,俗称抵抗力。0-3岁的宝宝,身体各个系统的器官组织还没有发育成熟,抵抗外来致病性微生物的能力比较弱。因此,他们要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各种病菌的侵害,发生各种感染。人体的免疫系统就像一个对病菌作战的兵团,一旦病菌入侵,便会与它们交锋,进行反击,使宝宝能够正常地生长发育。

  宝宝免疫力低下的3个信号

  第一种

  症状表现:宝宝每次得病较重,持续时间也较长;患病为败血病、恶性肿瘤等;有家族遗传史。

  属于类型:先天性免疫低下

  需要治疗否:属于病态,需要治疗。

  恢复关键:医学上也称为免疫缺陷,是由于先天性免疫低下多由基因突变引起,因此具有遗传性。先天性免疫低下的治疗,需要根据病情采用不同的措施,一般治疗较困难,治疗也是长久的。

  第二种

  症状表现:宝宝由于感染、药物、营养不良等,导致免疫力低下。

  属于类型:后天继发性免疫低下

  需要治疗否:属于病态,需要治疗。

  恢复关键:清除可能损害免疫系统的病毒或细菌病灶;更改或停用引起免疫低下的药物;及时对症治疗可能影响到免疫系统的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当心脏畸形校正后,宝宝反复感染的情况就会明显改善;避免因营养不良影响宝宝免疫系统的发育和成熟。去除这些不良因素后,宝宝的免疫功能大多会逐步恢复。

  第三种

  症状表现:主要是上呼吸道,如感冒等,而不是肺炎、脑膜炎、败血症等严重感染。经常是由于天气变化、生活环境改变等日常情况引起的,通常可自行痊愈。

  属于类型:生理性免疫低下

  需要治疗否:正常现象,通常不需要治疗。

  恢复关键:与成人相比,孩子更容易感冒,这就是因为孩子存在生理性免疫低下。生理性免疫低下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必须经历的,属于正常现象。

  小叮咛:

  如果宝贝有以上的症状,父母就应当引起重视,不妨在家为宝宝先粗略做一个免疫力小测试,看看宝宝的免疫力是否低下。

  宝宝免疫力简便小测试

  1、经常带宝宝出去散步吗?

  2、气候变化时宝宝是否容易生病?

  3、经常对宝宝进行“三浴锻炼”吗?

  4、流行感冒发生时,宝宝是否很少幸免?

  5、宝宝的饮食是否注意搭配,基本能做到营养均衡?

  6、宝宝是否经常患呼吸道感染,一年可能达到5-6次?

  7、宝宝出生后是否以母乳喂养?

  8、是否稍有不适就马上给宝宝吃药?

  9、宝宝是否性格开朗,有很多小朋友?

  10、宝宝是否经常在家里待着,不怎么带出去进行活动?

  11、宝宝是否养成了勤洗手勤换衣服的好习惯?

  12、宝宝是否未能保持规律性睡眠,白天睡觉,晚上玩到很晚?

  计分办法:

  如果1、3、5、7、9、11题的回答为“是”,得1分。

  如果2、4、6、8、10、12题的回答是“否”,也得1分。

  1-4分:表明免疫力较差,经常得病,需要去向医生咨询。

  可以通过血液和细胞检查来评价免疫力水平。需要医生据临床检验结果,对宝贝提供如何增强免疫力的建议。

  5-8分:表明免疫系统有些问题,应该在宝贝的饮食安排上下点功夫,合理补充所需营养,还要常带到户外活动。

  9-12分:

  表明宝贝的免疫力很强,是个健康儿童。

  爱心叮咛:

  以上测试只是根据宝贝外在的身体表现做出的,不可以代替医生的诊断,仅供参考。因此,尽管宝贝测试得分较高,但如果出现不舒服还应尽快去医院就诊。

推荐阅读:

宝宝湿疹应勤换尿布少洗澡

宝宝长期多汗需要补锌

给新生宝宝洗脸的操作方法

应对新生宝宝夜里哭的办法

怎样应对宝宝十万个为什么

父母要及时了解宝宝的性情

六妙招解决宝宝认生问题

如何辨别宝宝的真假性发烧


本文来源: http://baby.ewsos.com/a/20130910/976381.html

责任编辑:苏菊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