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好管教孩子的度

医网微信 扫一扫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 2013/10/14 来源:医网病友论坛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关于家庭教育,人们终年都在讨论是严厉好还是随意好,其实,这种讨论根本没有抓住家庭教育的本质,可以说,严厉和随意都不好。

  幼儿家教很重要,特别是现在一个家庭只有一两个孩子,都把爱寄托在孩子身上,担心教育不好。相信家长都很关心如家做好家教工作,以免用了错误的方式或者强度。

      关于家庭教育,人们终年都在讨论是严厉好还是随意好,其实,这种讨论根本没有抓住家庭教育的本质,可以说,严厉和随意都不好。

  严厉是家长对儿童的过度控制,它会让孩子感到挫折,认为自己毫无能力。正象读者在前面的看到的,那些觉得自己对环境缺乏控制的儿童,要么消极、被动,不思进取,要么就是反抗、报复,故意用破坏性的方式发泄自己的力量和不满。

  父母亲对孩子过于顺从,过于随孩子的意,则又会产生另一类的问题。这样的孩子逐渐会认识到父母的软弱,从而产生一种不安全感;同时他们又会认为自己具有无 上的权威,认为自己有能力控制父母,而且自己必须控制父母。这样的孩子会把自己的生存价值完全寄托在对父母的控制上,父母的行动稍不合他们的意愿,就被看 成对他们的冒犯和威胁。这样的孩子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完全虚假的认识,他们在家庭内是父母亲的 暴君和灾难,在家庭外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要么到处碰壁,要么完全顺从。

  中国人讲究中庸之道,在严厉与随意之间的确也存在一个中间点,它既能让孩子觉得安全,同时又能让孩子展现和认识自己的力量。这个中间点就是在家庭生活中,经常温和而有坚定地给孩子合理的限制。

  设立界限

  许多家长不给自己的孩子设定界限,孩子爱干什么干什么,想要什么就给什么,他们是在用爱的名义让孩子窒息。溺爱是家长对孩子伤害最大的活动之一。 当孩子的愿望实现得太容易的时候,他们就会认为这是应该的,长大后他们会认为这个世界反而欠他们一笔债。当家长向孩子的无理取闹投降的时候,这些家长实质 上是在教孩子把自己的精力用来控制那些照顾自己的人,而不是学会自己照顾自己。真正会爱自己孩子的家长,他们会给孩子设立界线,让孩子自己品尝自己行为的 后果。当然,这种限制必须是合理的、真实的,而不是说说而矣。

  为人父母者常常高估孩子的能力,认为他们会记住家长的训戒,会体谅父母的心等等。他们想当然地认为孩子会怎么样怎么样,但孩子的行动常常在父母的预料之外,这使得家长很生气,从而给孩子设立了不合理的限制:“我给你讲过多少次了,晚上要按时回家。今天你又回来晚了。从今以后,晚上你再也不能出这个家门了。”

  设立限制不应是情绪冲动的结果,它应当是一个充分运用家长智慧、经验和爱心的过程。家长在给孩子制定要求时,要提前预测可能发生的问题,孩子可能的行动, 以及可能出现的结果,从而通过要求和限制,避免危险性过强的因素,然后让孩子“自食其果”——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增长自己的能力。例如,为孩子设定回 家的时间就是这样一个好机会,如果运用得当,可以增强孩子对环境的控制感和自信。

  “亲爱的,今天晚上有什么理由可能耽误你回家吗?”

  “没有。我相信不会有什么理由。”

  “那好,那我希望你能准时回家。如果发生了什么事情阻碍你按时回家,我希望你马上给我打电话。如果你不打电话但是还是决定晚回家,我就会让你整个星期都呆在家里。这样你就会明白只有付起按时回家的责任,你才有晚上出去玩的权利。”

  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条件都给孩子讲清楚了,如果孩子仍然比规定的时间回来的晚,那么家长切莫生气,只需友好而又坚定地对孩子说:“亲爱的,我很抱歉你决 定这么做,不过我尊重你的决定,你这个星期剩下的日子都不能在晚上出去了。”这时孩子可能还会感到困惑,他可能会反驳到:“妈妈,我不明白,怎么是我的决 定?”这时你可以告诉他(或她):“是的,我们说好了,你可以出去,但必须按时回家。你做出了不按时回家的决定,那你同时就决定了这个星期都呆在家里。我 很遗憾地看到你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这个例子让我们看到明确合理的并且得到严格执行的限制或规定会成为孩子学习自我控制的良好机会。但在这时,父母往往会冒出一些带有情绪性的话,如“你知道 的很清楚,为什么你这么不负责任?如果你表现得象个孩子,那么你只有被象个孩子似的对待”,这些话不仅没有什么说服效果,反而让孩子把限制理解成父母强加 给自己的惩罚,从而把这个很好的培养孩子自控能力的机会给葬送了。如果父母想加强这次“霄禁”的效果,可以这样跟孩子讨论:

  “亲爱的,你对咱们达成的霄禁协议是怎么理解的?”

  孩子这时可能的确感到困惑,他会说:“我还不清楚。”

  这是一个父母澄清孩子的体验的好机会:“你不清楚,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次霄禁。在我的记忆里,你同意在12点以前回家,要是有什么事使你不能按时回家,你会给我们打电话,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事情。你还记得这些吗?”

  “我现在记起来了。”

  “如果你不在12点以前回家,你认为根据咱们的规定,你应当怎么办?”

  “这一周剩下的日子我必须呆在家里。”

  “我正是想弄清楚咱们俩人对这件事的理解是否一样。”

  通过这种讨论,孩子尽管受了霄禁,但他知道他对发生于自己身上的事是有控制、选择能力的,这次霄禁正是他自己选择的结果;相反,有的家长恼怒的说法如,“好了,你这个小笨蛋,你这周就这么呆着吧。我再也会让你碰车了”,通过这后一种说法,孩子尽管是自己犯了错,但他反而觉得他是父母暴怒的牺牲品,孩子好象成了无能为力的无辜者似的。

推荐阅读:

孩子聪不聪明一出生就知道

父亲职业竟会影响孩子健康

四招能让矮孩子“拔高”

孩子长不高“三宗罪”

九种情况需关注孩子的身高

父亲的融入才是成功的教育

四种心理导致孩子不愿认错

孩子消化不良的根源


本文来源: http://baby.ewsos.com/a/20131014/980327.html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苏菊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