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聊天,不要这么问 “为什么”

医网微信 扫一扫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 2016/8/16 来源: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许多家长都知道要和孩子聊天,但是怎么聊天,怎么让孩子把事情全部说出来

大多数的时候我们可以对朋友、同事甚至不相干的陌生人表现得彬彬有礼,但对自己的孩子却免不了地大喊大叫。所以做父母的人才更应该学习跟孩子聊天的说话之道,因为人与人之间都是通过沟通而相到了解并增进感情的,即便是我们身边最亲近的人也不例外。

3岁之前的孩子并不能很准确地表达某一件事,跟他们沟通的核心原则就是不妥协、不粗暴,跟他们聊天不妨从下面几点做起。

1、看着他的眼睛,听他说话

3岁之前的孩子都有很强烈的表达欲望,但碍于词汇量限制并不能完全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识,所以跟他们聊天要看着他的眼睛,认真地听他说话,捕捉他说话时的眼神可以达到更好的交流效果。

2、蹲下来说话

矮矮的孩子成天生活在巨人的世界里,压迫感非常强烈。跟孩子聊天时,不妨先坐下或蹲下,跟他保持在同一高度就是良好沟通的第一步。

3、温柔地肢体动作

聊天的时候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搂搂他的肩,拍拍他的背等,孩子对于肢体语言很敏感,任何善意的举动都会起到正面效果。

4、及时给予回馈

3岁之前的孩子在描述一件事情的时候,只会断断续续地用单词拼凑,所以我们在听他讲述事件的同时还要注意他的情绪,切忌一边玩手机一边跟孩子聊天。在聊天时适时地给予回馈,这对孩子来说便是极大的安慰,因为他知道有人真正理解他。

5、相比“警告”,“直接鼓励”更好

当你把斟满饮料的杯子小心翼翼拿到嘴边时,有个人对你大喊“不要打翻了!”而另一个人则柔声提醒“轻轻地!”。你是不是觉得后者感觉会更好?孩子也是一样。你对孩子说“轻轻地”,孩子就会照你所说的,慢慢、小心地倒水。因为它会成为“轻轻地就能做到”的正面暗示。而“不要……”是绕远路的思考方式。脑海中先出现打翻水的场面,然后修正为不要打翻。既然如此,一开始就告诉孩子“轻轻地”,不是更直接了当吗?同样,“保持安静”比“不要吵”更好,“慢慢走”比“不要跑”要好。所以尽量要以正面的说话方式和孩子沟通。

6、给孩子做选择题

孩子不听话时,不必急于将自己的意见坚决执行。比如,孩子不愿意刷牙,不用逼他。只要让他选是想用草莓味的牙膏还是葡萄味的牙膏,就能激起他刷牙的兴趣啦!即使两个方案都不是他原来想要的,但是他喜欢自己拿主意、做决定的感觉,所以能接受,并且因为方案是自己选择的,所以执行起来十分利落。

7、负负得正也是好办法

当家里有个总喜欢唱反调的宝宝时,家长可以通过负负得正的方法达到目的。比如大人需要先去超市再去游乐场,宝宝反对就可以说先去游乐场再去超市,大部分喜欢对着干的宝宝都会上当,会反对说要先去超市。

8、一起制订规则

家长给宝宝订规则的时候,一定要让宝宝一起参与。一旦他参与了制订,他便会觉得这些规则很神圣,会努力遵守。家长也要认真对待你宝宝的约定,在发生冲突的时候,可以提醒他遵守约定。前提是这些规则大人们也要一起遵守,否则就会失去孩子对家长的信任。

9、采用自然后果处罚法

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运用孩子行为后果本身,自然而然地惩罚他的行为。比如,孩子不肯吃饭,那就没必要追着他喂,采用自然后果惩罚法让他体验一下饿肚子的感觉,下次吃饭时他就肯定不敢不吃了。

10、愉快地角色扮演法

有情景带入式的角色扮演能有效收复叛逆的小魔王。比如孩子不愿意喝水,可以让他假装自己是大老虎先咕咚喝一大口,再假装是小白兔抿着小嘴喝一小口,一圈角色扮演下来,从此再也不担心宝宝的喝水问题。其他情况也同样适用,总之用孩子熟悉的喜闻乐见受的方式来做事情更能事半功倍。

3岁以上的孩子,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都上升到一个新高度,可以采用一些更具体的沟通方式。

1、从细节开始聊起

想知道他在学校的情况,不要问那些“今天怎么样啊?”没法回答的问题,不然孩子一句“挺好的!”就结束了这次对话。试试看问“今天你们有体育课么?”接下来就可以再讨论其他的课程了。孩子回答时,也会更明确,不会感觉到压力。

2、从别人的事谈起

直接问孩子的情况会引起他的警觉,如果从别人的事谈起,就会让他放松许多。“今天上课有小朋友被老师批评了么?”说不定就是个好话题。

3、先共情,再引导

孩子主动找你倾诉有时并不是为了得到答案,他们只是想发泄自己的情绪而已。这时你需要做的就是认真听,然后站在孩子的立场感同身受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才能了解孩子更多的想法、需求,进而帮他走出困境。

4、不要打断孩子说话

即便是自己很忙,也不要随便打断孩子的话,否则下一次他跟你聊天就提不起什么兴趣了。

5、偶尔跟孩子一起做白日梦

“我要是能天天看电视不用去上学就好了!”这当然只是个不可能实现的白日梦。孩子这样说也许是这阵子太累了。对此家长如果不是一顿狂批,而是笑眯眯地说:“我也很想天天不上班在家陪你玩!”说不定孩子的心就会跟你贴得更近,因为他知道有人理解他。

6、别问 “为什么?”

“为什么这道题会错?”“为什么连这种小事也做不到?”“为什么只有你的书忘了带?”这个世界上真的没有那么多“为什么?”你在这么说的时候并不是在给孩子提问题,只是在一味地责怪他而已。

7、经常质问会让孩子选择说谎

经常被责问的孩子会怎么样?会让孩子绞尽脑汁找一个合理的借口,也就是――说谎。

8、 “怎么做”比唠叨指责更好

如果不能问“为什么?”,那么就问“怎么办?”吧!前者是怒气冲冲地指责,后者是让孩子找出方法。比如孩子上学迟到了,责问他“为什么迟到?”会让他去编造各种可笑的借口,不停地唠叨提醒他早点起床也会引起他的反感,而问他“下次该怎么办才好呢?”他就会思考“下次要不要把闹钟调得更早一点。”

最后要告诉各位爸爸妈妈,不要因为家有熊孩子而忧心,因为叛逆的孩子更优秀。曾有专家做过这样的研究:将两岁至五岁的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反抗性较强,另一组反抗性较弱。

多年后发现,反抗性较强的幼儿中,有80%长大以后独立判断能力较强;反抗性较弱的幼儿中,只有24%长大以后能够自我行事,但是独立判断事情的能力仍比较弱,常常依赖他人。

所以,对于6岁以下的孩子叛逆一点并不是什么坏事,只要爸爸妈妈正确对待,并掌握好和孩子沟通的说话之道,就能培养出一个健康独立有求知精神的出色宝宝。


本文来源: http://baby.ewsos.com/a/20160816/1402695.html

责任编辑:梁燕君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