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导致早产的原因有哪些呢

医网微信 扫一扫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 2017/3/28 来源: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导致早产的原因有哪些?妊娠合并症、母亲身体不健康、母亲过于年轻或者年长,母亲工作压力大或者胎儿不健康,这些原因都有可能引发早产。

怀一个孩子在肚子中,对于女性而言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但是所有的女性都希望可以怀足十个月,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早产。早产的孩子身体比较虚弱,想要存活下来的话,就必须要采取各种保护措施。为了孩子的健康,女性都想要避免早产,可是还是有的女性早产了。那么,导致早产的原因有哪些?

盘点导致早产的原因有哪些呢

导致早产的原因有哪些

导致早产的原因有哪些?

1、妊娠合并症

在妊娠时期,如果母亲患有急性传染病,如风疹、流感、急性传染性肝炎、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胆囊炎、急性阑尾炎、妊娠高血压症、心脏病等,这些疾病也容易导致早产。另外,母亲的内分泌失调,如孕酮或雌激素不足,严重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有外伤及手术史的孕妇可能因为精神紧张、高血压导致组织缺氧,子宫、胎盘供氧不足。孕妇营养不良、严重贫血,特别是蛋白质不足以及维生素e、叶酸缺乏;胎盘异常、及脐带过粗、过短、扭转、打结等,这些都是导致早产的原因。

2、母亲因素

一般孕妇患有子宫畸形,如双角子宫、单角子宫、双子宫、子宫的纵膈等先天发育不全症,容易使胎儿早产,因为子宫是胎儿生长的地方,如果子宫的肌肉不能很好地伸展,便容易出现早产。先天性宫颈发育不良,或者由于分娩、流产或手术操作造成后天的宫颈损伤,子宫颈内口的松弛,羊膜囊向宫颈管膨出,都可以导致胎膜早破,出现早产。有时,即使子宫发育正常,也可能是由于妊娠中的子宫过度膨胀,如多胎妊娠、羊水过多等原因导致子宫的宫腔压力高,子宫肌肉伸展过度,也是早产的常见原因。

还有绒毛膜羊膜炎、胎膜早破等宫内感染,均可导致早产。胎儿生活在胎盘功能低下和较差的子宫环境内,容易出现宫内生长迟缓及宫内缺氧情况,这种情况比其他原因造成的早产儿预后更差。

3、社会因素

早产容易发生在社会层次低、无职业、经济收入低的人群中,这是由于这些人从事过重的体力劳动、工作时间过长、过度劳累,也不能正常进行产前检查,营养状况差。早产也容易发生在现代城市母亲身上,她们有较多的心理压力和工作压力,情绪经常波动,精神过度紧张。有些母亲为了瘦身致使体重过轻,也容易导致胎儿早产。还有一些女性因工作原因或怕生产痛苦,要求提前实施剖腹产。

4、环境因素

环境污染、噪音也会增加早产危险。

5、胎儿因素

双胎、胎儿畸形也是容易早产的因素。

6、其他因素

未满20岁或大于35岁的孕妇早产率明显较高,尤其是小于20岁者,以及身材矮小孕妇等,均有较高的早产危险。既往有流产史,尤其是晚期流产史、反复流产、人工流产、引产或流产后不足一年,又再次怀孕的,早产的可能性最大。因流产对宫颈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会导致宫颈机能不全,使早产率增高。有不良个人生活习惯的妊娠妇女,如吸烟、嗜酒、偏食者,还有妊娠后期有频繁、强烈的性生活,易引起胎膜早破,也是导致早产的较常见原因。

孕妇该如何避免和预防早产

1、良好的生活方式

女性怀孕期间,要养成好的生活方式,保证规律的作息。孕期要戒烟戒酒,远离烟酒、茶、咖啡,以免专家低体重儿、早产的风险。孕期好的生活习惯很重要,另外,出行也要特别注意,一定要避免磕碰到腹部。

2、高危妊娠筛查

要预防出现早产的情况,孕期要做好高危妊娠筛查,及时发现妊娠并发症。尤其是高龄产妇,要提高优生意识,定期做好产检。一旦出现了异常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治疗。

3、重视产前检查与监护

孕期要重视每一次产检,尤其是孕中期的检查,可以筛查胎儿畸形和异常症状。越早发现异常,就能避免出现早产的情况。同时,怀孕中晚期要做好胎儿监护,随时关注胎儿的发育情况。

4、孕期合理补充营养

低体重儿容易出现早产,所以孕期要合理补充营养,保证身体所需的营养元素。要注意的是,严重贫血或患有妊娠并发症的产妇,早产的几率比较高。所以,孕期要补充维生素、蛋白质,多吃新鲜蔬菜、鸡肉、瘦肉、豆制品。

5、孕期防治感染

孕期如果存在生殖道感染,毒素侵入绒毛膜羊膜,会产生细胞毒素、前列腺素引起早产。所以,孕前要及时治疗妇科疾病、性病,怀孕期间要避免各种感染,以免影响到胎儿健康。

导致早产的原因有哪些?准妈妈们知道了吗?这些因素会导致女性早产,要避免早产的话,就应该要做好各种保护措施。早产的孩子身体虚弱,抵抗力弱,对孩子的一生都有影响,要尽量避免早产,重视孕妇的身体健康。


本文来源: http://baby.ewsos.com/a/20170328/1481472.html

责任编辑:huajn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