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给宝宝服用鱼肝油

医网微信 扫一扫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 2013/8/23 来源:医网病友论坛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小儿长期大量吃鱼肝油,既非营养的必需,又存在一定危害性,这是年轻的父母万万不可忽视的。

  鱼肝油什么呢?为什么市场需求会那么大,那鱼肝油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食用过多不会对人体有危害吗?鱼肝油是如何以假乱真的?那如果误食假的鱼肝油会有什么不良反应吗?这对人体没有危害吗?我们要怎么分辨呢?这些问题我们都要弄清楚的。

  鱼肝油中主要含有维生素A和D。

  维生素A 的主要功能是维持机体正常生长、生殖、视觉、上皮组织健全及抗感染免疫功能。.维生素A 缺乏时可引起:小儿骨骼发育迟缓;影响牙齿牙釉质细胞发育,牙齿不健全;上皮组织结构受损;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引起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道的各种感染。

  维生素D的主要功能是促进小肠黏膜对钙、磷的吸收;促进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维生素D缺乏时可引起:钙磷经肠道吸收减少,骨样组织钙化障碍;佝偻病,表现为易惊、多汗、烦躁和骨骼改变。

  什么情况下需要补充鱼肝油

  如果婴儿母乳不足或断乳后未及时添加蛋黄、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A 和D以及富含胡萝卜素的蔬菜、水果等食品;或者患有慢性腹泻、肝胆疾病等影响维生素A和D的吸收;或者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使维生素A 和D的消耗增多;或者缺少日照;以及生长过快使需要量增多等等因素都可以引起维生素 A和或D的缺乏。此时则需要补充鱼肝油。2、3岁以后,小儿生长速度减慢、饮食品种和户外活动增多,一般无须再额外补充鱼肝油。

  当心鱼肝油中毒

  鱼肝油常用来防治维生素A和维生素D缺乏症。人体缺乏维生素A时,可引起皮肤干燥、毛囊角化、干眼病及夜盲症等;维生素D缺乏可产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人体需要维生素A的量极微,从食物中摄取,已足够生理需要。目前,由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营养不断丰富,维生素A缺乏症已较少见。只有在人体患某些疾病,如肝炎、胰腺炎、腹泻等;或在长期发热、怀孕、授乳时,由于维生素的需要量增加,才会出现维生素A缺乏症。

  为防治小儿佝偻病,首选的药物,应是维生素D,鱼肝油中所含维生素D的量,小于维生素A10倍,巳如上述,如用鱼肝油来防治佝楼病,在维生素D达到治疗量时,维生素A已远远超过了需要量,这样就往往产生维生素A蓄积中毒。维生素A中毒,发病缓慢,常见症状为毛发脱落、皮肤干燥、奇痒、食欲不振、脂溢性皮炎、容易激动、口角皱裂、肝脾肿大及颅压增高等症状。维生素D也能引起中毒,常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血钙过高、肾功能减退等。发生鱼肝油中毒现象,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诊治。

  由此可见,小儿长期大量吃鱼肝油,既非营养的必需,又存在一定危害性。这是年轻的父母万万不可忽视的。

  怎样给婴儿服用鱼肝油

  预防佝偻病,给婴儿服浓缩鱼肝油,已为家长所接受。但如何选择制剂,有些家长还不清楚。

  浓缩鱼肝油制剂有两种,一种制剂为已用多年的旧制剂,维生素A、D含量比为10∶1,即每毫升浓缩鱼肝油含维生素A50000单位,含维生素D5000单位。而小儿每日需要维生素A1000~1500单位,维生素D400单位,两者之比为3~4∶1,如服用这种旧制剂浓缩鱼肝油预防佝偻病,每日给婴儿服用3滴鱼肝油,即吃进维生素D400~500单位,却吃进维生素A5000单位,为维生素A需要量的4~5倍,久而久之可发生维生素A中毒。为克服这种制剂的弊病,可在每瓶鱼肝油内加进半支注射用维生素D3(15万单位),调整维素A、D 比例为3∶1,这种混合制剂,每日吃1滴,即吃进维生素A1600单位,维生素D600单位,既可预防佝偻病,又不会发生维生素A中毒。

  另一种浓缩鱼肝油为近年新生产的新制剂,维生素A、D含量比为3∶1。预防佝偻病,每日给孩子喂4滴,相当于吃进维生素A1200单位、维生素 D400单位,既能满足婴儿每日维生素D需要量,又不会造成维生素A中毒。所以家长应该买维生素A、D 含量比为3∶1的新制剂给孩子吃。

  其实,我觉得鱼肝油虽然好。可是没有保障。而且还是建立在杀害海洋野生动物上的药物。不是说,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吗?连鱼翅都可以用黄豆代替了。为什么鱼肝油就不可以找其他的食物代替呢?一定要食用吗?想想其他办法,也不是不好的。

推荐阅读:

北方孩子最好服用鱼肝油

选购鱼肝油为宝宝补充维生素D

添加鱼肝油不可过量

宝宝吃太多鱼肝油好吗

怎样给宝宝挑选鱼肝油

什么时候吃鱼肝油让宝宝聪明

妊娠纹消除不可用精油

孩子不能长期吃鱼肝油


本文来源: http://baby.ewsos.com/a/20130823/973291.html

责任编辑:游游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