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应怎样配合助产人员呢?

医网微信 扫一扫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 2013/9/5 来源:医网病友论坛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分娩对足月孕产妇来说,是盼望已久的,但又无比担心的过程,临产后常精神紧张,焦虑不安。其实自然分娩是一个自然的、正常的、健康的生理过程,只要能放松情绪,好好配合医生,通常孕妈咪都能顺利娩出胎儿的。

  自然分娩产程通常被人为分为3部分,即3大产程。第一产程是指孕妈咪出现规律宫缩宫口开始开大至宫口开全的时间,即宫颈扩张期;第二产程是指宫口开全至胎儿娩出时间即胎儿娩出期……

  分娩对足月孕产妇来说,是盼望已久的,但又无比担心的过程,临产后常精神紧张,焦虑不安。其实自然分娩是一个自然的、正常的、健康的生理过程,只要能放松情绪,好好配合医生,通常孕妈咪都能顺利娩出胎儿的。

  产妇应如何配合助产人员呢?

  第一产程宫缩不紧,应思想放松,尽量下地活动,或同别人聊天,以分散注意力。照常吃喝一些易消化、营养多、能量高的食物,比如巧克力。还要按时排尿、排便,以免过度膨胀的膀胱和充盈的直肠影响胎儿的下降。宫缩间隙时,尽量放松全身肌肉休息,以保存体力。有条件时,于子宫口开大2cm时要求大夫行镇痛。第二产程,根据医生的指导或平时的练习在宫缩时配合用力。正确动作是双腿蹬在产床上,双手握住床把,或取抱膝位,或取蹲位。宫缩时,先深吸气,然后屏住气像排便一样向下用力,尽可能屏时间长点,紧接着做一次深呼吸后再深吸一口气,再屏气用力,这样每次宫缩时用2~3次力。宫缩间隙时,全身放松,安静休息,准备迎接下一次宫缩。胎儿即将娩出时,应按大夫的要求张口哈气,以减轻腹压,防止产道裂伤。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劳苦功高的妈妈终于把小生命带到了这个世上。在分娩第一天,新妈妈的身体状况会如何呢?她的饮食、起居受到怎样的限制?亲人该怎样来照顾她?

  分娩总共分为三个过程。而第一个产程是准妈妈最痛苦和最难度过的阶段。这里我们告诉你一些可以帮助减轻疼痛的小要点,同时也指出一些错误的做法,帮助你顺利度过第一产程。

  第一阶段:阵痛开始到宫口打开4厘米左右。

  第二阶段:宫口打开到7厘米以上,感觉有便意。

  第三阶段:宫口开全,有点像排便的感觉。

  第一产程是宫颈的扩张期,整个产程根据宫口打开的程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针对每个阶段,准妈妈都有一些能做和不能做的事,这些事对能否有效地减轻疼痛,分娩的顺利与否至关重要。

  第一阶段:阵痛开始到宫口打开4厘米左右。这个过程中,宫口打开的程度不易察觉,但会感到不安和疼痛。

  能做的事

  阵痛的时候最好大口呼气

  缓解阵痛的基本方法就是采用呼气式呼吸法。如果强忍疼痛的话身体就会变得僵硬,产痛就会增加。通过大口地呼气可以释放疼痛的感觉。

  变换姿势,尝试找到让你感觉

  最舒服的随着胎头的下降,准妈妈阵痛的部位也会有所改变,所以尽量找到感觉舒服的姿势这样才能更好地放松。

  按压、抚摸、温暖身体

  用手按压、抚摸疼痛的地方可以在疼痛中让自己稍微放松一些。用热水袋放在腰部,让身体温暖一些也可以舒缓身体、缓和疼痛。

  如果是白天的话尽量坐起来由于阵痛的时候子宫是一面前倾一面向下收缩的,所以把身体略微前倾不仅可以减少疼痛,还可以让肌肉放松。晚上侧卧的姿势好一些,如果是白天的话就尽量坐起来。

  不能做的事

  不要从一开始就“过分关注”阵痛

  开始后会持续很长时间,所以注意力不要从一开始就过分集中,不要详细地记录什么,这会让你感觉紧张、疲劳,而这些首先会影响到交感神经,阵痛就越难度过。

  不要高声喊叫,声音低一点是可以的

  发出声音本身没有什么不好的,但是如果持续地高声喊叫,就会打乱缓解阵痛的呼吸节奏,声音低一点是没问题的。

  阵痛来临的时候不要过分用力

  如果肩膀等部位过分用力体力消耗会很快,特别是过分用力收紧臀部很可能把正在下降的胎儿再挤回去,所以阵痛时不要过分用力,阵痛过去赶快让自己松口气,释放一下紧绷着的身体。

  不要闭眼睛

  如果闭起眼睛能够让自己听到身体内部的声音,更集中注意力分娩的话就可以这么做。可如果闭上眼睛让你感到头晕还是睁开眼睛更好。

  分娩后的产妇情况

  在刚分娩后的24小时,产妇的体温会略有升高,一般不超过38℃。在这之后,产妇的体温大多会恢复到正常范围内。由于子宫胎盘循环的停止和卧床休息,产妇脉搏略为缓慢,约每分钟60~70次;呼吸每分钟14~16次;血压平稳,变化不大,如果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压明显下降。

推荐阅读:

产妇应怎样配合助产人员呢?

有助于轻松分娩的食物

准妈妈分娩常忧虑七大困扰

胎儿入盆后多久才能分娩

宝宝四种健康营养午餐

分娩麻醉暗藏的小秘密

分娩时 宝宝是怎么努力的

宝宝“笑”里的健康秘密


本文来源: http://baby.ewsos.com/a/20130905/975630.html

责任编辑:苏菊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