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处理不好孩子的错误就是伤害孩子

医网微信 扫一扫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 2015/5/7 来源:搜狐母婴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这不仅是个“拼爹”的年代,更是一个“拼孩子”的年代。父母们在享受孩子们可爱的行为带来的欢乐时,也经常被他们带入恐慌:孩子时不时吸允手指头,是不是有强迫症?小手随便乱摸,到处都是细菌怎么办?

 
  在“控制”里,孩子很容易就感受到做哪些行为才是被爱的,而哪些不是,仿佛再不听话就会被抛弃。甚至,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赤裸裸的威胁,“你再不听话我就不爱你了”,虽是玩笑话,但可想而知,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激起了几多涟漪。
 
  在“讨好”里,父母把成年的自己放在过于卑微的位置,一切以孩子为重,却让孩子无法感受到如大树般高大安全的庇护,只觉得自己是一个断了线的风筝而无处可逃,被放任自流而无人帮他树立一个有威严,有爱和安全感的形象。
 
  在“超理智”里,那些大道理被理所当然地提升到训导的层面,而此时,爱就不自觉地被隐藏了。这一点在家庭伴侣的亲密关系中也很常见,例如当你过于和伴侣讲道理、分析对错的时候,爱恰恰就被忽略掉了。
 
  这时候,父母需要带着无条件的爱和坚实的安全感去和孩子相处在一起。先表达爱,然后沟通。让孩子真正地感受到自己是被接纳的,被爱的,不会被抛弃的。而这就是真正的陪伴。
 
  成长和探索是人成长的基石,是孩子的第二心理需求,也是高层的需求。需求的背后是认可。孩子需要通过不断的探索和象征性的游戏来完成对世界的探索,并期待父母可以表达“你很棒”的认可,并不吝用鼓励推动自己继续探索。玩泥巴、爬桌子、说脏话等行为都属于象征性的游戏,是孩子自发选择的一种方式。这时候,父母需要在认可的基础上去鼓励孩子做一些可以满足自身需求的事情,而不是强制禁止。阻止一个行为的最好方式是替代,而不是强行禁止或纵容。当他的需求在另外一件事上渐渐被满足的时候,原先的行为就自然被替换而没有留下任何伤害。
 
  所以,当父母们想去订正孩子的错误行为时,需要反思自己惯用的那些话语和行为是否会给孩子带来伤害,反思是否要把自己的标准答案强加给孩子,反思是否可以选择一种满足孩子心理需求的方式来替换错误的行为,而更为重要的是要确定孩子的心里此时仍然充溢着满满的爱和信任。

本文来源: http://baby.ewsos.com/a/20150507/1094844.html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王晶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