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辅食是宝宝成长发育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医网微信 扫一扫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 2015/9/13 来源:搜狐母婴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开始的辅食挑选通常是不容易过敏的,好消化的食物,能够包括方便即食的生果泥,如香蕉、牛油果;蔬菜泥,如,南瓜、红薯;谷物,如采购的含铁米糊、婴儿麦片或克己糙米米糊等,但其中一定要包括有高铁辅食。

辅食的分量和时间

辅食的分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宝宝的食量。在六个月后,奶仍然是主食,确保每天大约喝有600毫升的母乳或者配方奶。在奶之外,就靠辅食来补充另外需要的食量。从第七个月到一岁,孩子的食量在增大,但是奶量可以一直保持在600毫升左右,所以辅食的量也是随着孩子的食量增加而增加的。

在奶量一定的情况下,孩子的辅食分量是不是合适,唯一准确的参考是孩子的生长曲线(身高别体重和年龄别体重)。如果胖了,说明食量多了,如果瘦小,说明食量少了。小朋友间的食量差异很大,取决于小朋友的身型大小,活动量,食物的营养密度等。即使是同一个小朋友,在不同的日子里食量差异也会比较大。你家宝宝能吃多少,应该吃多少,请父母参考世界卫生组织的生长曲线。在生长曲线中,正常身高/体重是:身高和体重在相应曲线正负2个z score之间。

辅食的时间安排,你和孩子觉得适合就好。以家庭的吃饭规律,和孩子是不是感到饿为参考。你家的一日三餐的时间,和孩子饿的时候给。没有绝对的标准,理想的安排就是,你觉得方便,又满足孩子的需要的安排。

 辅食的搭配

一岁以内的宝宝每日保证600毫升左右的母乳或者配方奶,加上尽可能丰富的其他辅食。时间和分量分配完全随意,只要保证了足够的量和足够丰富的食物种类即可。一岁以上如果食物丰富多样,奶量只需要保证每天1-2杯,平均一杯半(240毫升为一杯),或者有相应的别的奶制品,钙需求也是可以满足的。

怎么样算是丰富合理的搭配呢?这里推荐一种搭配方式。把食物分成5大类,谷物主食,蔬菜,水果,奶制品,肉类、禽类和豆制品。每一个种类都是不可或缺不可别别的种类取代的,在每种种类里,都尽可能选择多样丰富的食材。比如谷物主食,可以选择全麦面包,大米,糙米,黑米,玉米,小麦等多种谷物。水果和蔬菜也可以选择多种颜色的搭配。肉类、禽类和豆制品都是可以提供优质动植物蛋白,可以选择鱼虾蟹,猪牛羊兔,鸡鸭,黄豆青豆鹰嘴豆等。奶制品可以是母乳,配方奶,酸奶,奶酪,鲜奶等。总的来说,蔬菜的分量多过水果(大约5份蔬菜2份水果)。

在五大类食物之外,喝白水,少油盐。甜饮料、油炸食品等不太健康的食物偶尔可以尝尝口味,不多吃。

食物间吸收的相互影响,可以不用考虑,因为影响很小。任何宝宝不过敏的食物都可以混吃,任意时间,任意搭配都可以。你只需要注意,提供丰富的种类,提供高营养密度的食物,而不是汤汤水水。流体食物主要是奶。

如果宝宝”命中注定“特别容易过敏,遇到过敏的食物,则换另外的食物试试。大自然赐予我们那么多种类丰富各种形状各种颜色的食物,要相信一定有足够种类的食物是宝宝不会过敏的,千万别因为担心过敏而只给宝宝吃极少种类的辅食。食物种类过少,一方面不能保证营养和正常的生长发育,另一方面也可以影响免疫系统发展,变得更容易过敏。

 辅食材料的选择和存储

蔬菜水果都要尽量选择新鲜的,对于一些容易被农药污染的食材,最好可以选择有机的。通常肉类和蔬果都可以冷藏或者冰冻在冰箱里储存。

做好的辅食可能一次吃不完,可以分成小分放在冰箱里冷藏或冻起来保鲜。注意,如果拿出冰箱后,就不要再放回去了。

 辅食的制作要点

注意制作辅食的卫生。因为小宝宝的免疫发育还不健全,食物种很少的一些致病菌就能引起拉肚子。添加的速度,每种新的辅食都缓慢增加量,循序渐进地添加,但是食物的种类越丰富越好,可以以1-2周的速度,不断增加新的食物种类。但再孩子生病期间,最好不要尝试新的辅食,因为永远不能在添加之前完全排除掉对新辅食过敏的可能性,又生病又过敏,这是我们不希望发生在孩子身上的。

蒸是最好的能保持食物营养的方式。烤也是另一种能保存营养的烹调方式。一些含有草酸较高的深绿色蔬菜,最好可以用开水先烫一烫,让草酸溶解于水,倒掉菜水,再把蔬菜做进一步处理。

对于肉类,可能水煮(炖)可能更方便一些。你可以用砂锅、瓦罐、或者高压锅炖,慢炖锅,当然也可以用普通锅。会有少量的营养会到肉汤里,但大部分营养还是仍然在肉里。

如果宝宝不太习惯牛肉/鸡肉/猪肉的味道,煮肉的汤可能会让味道更重一些。如果宝宝不习惯那种味道,可以把肉汁挤出来,加上清水再做肉泥。你可能需要加入一些水果或蔬菜泥,可能让宝宝更喜欢的味道在其中。


本文来源: http://baby.ewsos.com/a/20150913/1171643.html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陈燕玲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