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需要多少钙?不同乳类含钙有区别吗?

医网微信 扫一扫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 2015/10/19 来源:父母育儿课堂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母乳喂养的宝宝,如果饮食结合不够合理,或母乳妈妈处于相对落后的农村,那么宝宝最好选择鱼肝油。补充维生素D的同时也补充了维生素A,何乐而不为?


  
  宝宝不容易缺钙,容易缺啥?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对于婴幼儿,如果奶量充足,就不会单纯缺钙。再说了,矿物质在体内吸收变异很大,当人体缺乏时,吸收率就高。
  
  为什么老是说孩子“缺钙”?其实,孩子真正容易缺乏的是维生素D。维生素D类似于钥匙,可打开钙吸收的“通道”。缺乏了维生素D,即使有再多的钙,也无法吸收。通常所说的佝偻病,不是缺钙,而是缺乏维生素D。
  
  婴幼儿到底需要多少维生素D?
  
  根据推荐摄入量,3岁以内婴幼儿的维生素D适宜摄入量每天为400IU(10?g),3岁以上儿童每天推荐量还是400IU,而800IU以内的剂量都是安全的(治疗剂量则需要更高)。
  
  为什么母乳喂养的孩子更容易缺乏维生素D?
  
  由于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极低,从母乳中获取的维生素D很有限,所以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容易缺乏维生素D,尤其是冬季在户外时间较少时。缺乏维生素D会导致佝偻病,严重的出现鸡胸、“O”型腿、“X”型腿等。
  
  宝宝到底该补充鱼肝油还是纯维生素D?
  
  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如果乳母妈妈营养均衡,可以选择补充纯维生素D,可以不用选择鱼肝油,不然还要摄入较多的维生素A,同时还要注意适度晒天阳,来点天然的维生素D。
  
  母乳喂养的宝宝,如果饮食结合不够合理,或母乳妈妈处于相对落后的农村,那么宝宝最好选择鱼肝油。补充维生素D的同时也补充了维生素A,何乐而不为?
  
  当然,即使乳母饮食均衡,母乳喂养的宝宝每天补充1粒鱼肝油也不代表有问题,相对也是安全的。目前尚未见到每天补充1粒鱼肝油(含维生素D400IU,维生素A1500IU)发生副作用或中毒的报道。
  
  奶粉中已经强化了维生素D。但不同品牌的奶粉强化的维生素D可能有差别。一般情况下,每摄入1000ml奶粉,可以获得400IU维生素 D。对于奶粉喂养的宝宝,如果能够摄入500ml的奶量,就能从奶粉中获得大约200IU的维生素D,只需要再获得200IU就不会缺乏。在夏季通过适度 晒太阳就不用补充维生素D了,如果在冬季,可以隔天补充1粒400IU的维生素D制剂。
  
  但如果宝宝需要800IU的维生素D作为治疗剂量时,服用2粒鱼肝油持续时间较长则可能会造成维生素A的过量,这种情况则可以各服用1粒或2粒纯维生素D。
  
  预防剂量的维生素D会中毒吗?
  
  很多家长担心吃维生素D会中毒,不敢给孩子吃,有些甚至已经诊断为佝偻病的孩子,由于家长的误解没有听从医嘱,延误了治疗时机,导致病情加重。其实,预防剂量的维生素D可以长期服用,不会引起中毒。
  
  晒太阳可以补充足够的维生素D吗?
  
  维生素D既可以从膳食中来,也可以通过皮肤的合成。对于成年人来说,只要经常晒太阳,就能获得非常廉价的维生素D,对于正在发育的婴幼儿来说,不好 保证通过单独考晒太阳获得足够维生素D,但还是推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量晒太阳。孕妇在孕期缺乏维生素D也可能会影响到宝宝,造成宝宝出生就已经患上了 佝偻病。
  
  维生素D需要补多久?
  
  在我国,儿童从出生2周开始,摄入维生素D400 IU,最好到2周岁半以后,来源包括晒太阳、配方奶、维生素D制剂。而美国则推荐摄入800IU的维生素D到整个青春期。这也提示,每天获得800IU的 维生素D也是安全。而缺乏维生素D的情况下,作为治疗会超过800IU,甚至达到几千单位,持续1月以上,而单次治疗剂量可达到几万单位。
  
  2岁半以上的儿童会不会缺乏维生素D呢?
  
  2岁半以上的孩子可以通过户外活动获得较多的维生素D。但是,如果在冬季,或持续的阴雨、雾霾天气,通过晒太阳获得的维生素D可能受到很大的影响。遇到这种情况,可以隔三差五给孩子补充点维生素D。或者选择强化的维生素D的奶类,如配方奶等。
  
  维生素D什么时候吃好?
  
  经常有家长问维生素D什么时间吃最好。作为常规补充,在哪个时间吃,人体都能够吸收。维生素D属于脂溶性的,暂时不用时会储存起来,以备随时调用。但是,维生素D最好不要和钙补充剂放一起吃,不然钙吸收太多,可能会造成短时间的高钙血症。
  
  然而,由于维生素D或鱼肝油都是脂溶性的,很多孩子出现拉肚子,医生都让停了,以免增加肠道负担,这种做法是否合理不得而知。

本文来源: http://baby.ewsos.com/a/20151019/1190687.html

责任编辑:陈燕玲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