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吐吃什么好?缓解孕吐的饮食方法

医网微信 扫一扫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 2016/7/19 来源: 唯蜜产后恢复管理中心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孕吐的普遍反应为食欲不振,遇到油腻或者是闻到特殊气味时不由自主的恶心呕吐。孕吐会影响到准妈妈的食欲,甚至能造成准妈妈的体重下降,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水电解质的紊乱和脱水。

    怀孕初期,新妈妈都会遇到一个不能避免的问题,或轻或重。孕吐是早孕反应一种,妊娠以后,大约从第5周开始就会发生孕吐。
   
    孕吐的普遍反应为食欲不振,遇到油腻或者是闻到特殊气味时不由自主的恶心呕吐。孕吐会影响到准妈妈的食欲,甚至能造成准妈妈的体重下降,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水电解质的紊乱和脱水。
   
    那如何能够缓解孕吐,让准妈妈可以安心进食呢?唯蜜小编为孕吐的准妈妈收集了几招缓解孕吐的方法,赶紧看看吧~~~
   
    孕吐较重时的饮食应以富于营养,清淡可口,容易消化为原则。
   
    其实孕早期,孕妈在口味上可以尽量选取自己想吃的东西,还要尽量减少每次进食的量,少食多餐多喝水,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可以防止便秘,因为便秘会加重早孕反应。
   
    无论孕吐程度如何,均应忌食肥腻及不易消化的油炸食物,酒类因有强烈的刺激性也应绝对禁止。
    
    缓解孕吐的饮食方法:
    

    1、食欲不振时投胃口所好,除孕妇饮食禁忌食品外,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
   
    2、孕妇的进食方法以少食多餐为好;
   
    3、孕妇的膳食原则上是以清淡、少油腻、易消化为主;
   
    4、家人要鼓励孕妇进食;
   
    5、进餐时不要过多喝汤、饮料和开水。
    
    孕吐吃什么好?
    
    1、夜晚的小零嘴儿  在床头放点饼干等简单的小零食。当孕妈醒来后,可以先吃上几片饼干,然后,休息20—30分钟,再起床。如果孕妈在半夜醒来感到恶心,你也可以吃点饼干来缓解一下。
   
    2、吃冷食 试着吃些凉的或室温状态下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的气味没有热的食物那么强烈。
   
    3、小口喝水  尽管喝水对预防脱水非常重要,但孕妈也不要一口气猛喝,把胃涨满,因为这样胃里就盛不下其他防吐食物了。如果孕妈吐得很频繁,可以尝试含有葡萄糖、盐、钾的运动饮料,这能够帮助你补充流失的电解质。
   
    4、避免空腹服用孕期维生素  不要早晨起床后空腹服用孕期维生素,你可以试着在吃东西时服用维生素,也可以在晚上入睡前服用。你也可以问问医生,你是否可以暂时换一种含铁较少的孕期补充剂,因为目前你脆弱的消化系统已经很难承受铁这种矿物质。
   
    5、试试含姜的食物 研究显示,姜能够让你的胃感到舒服一些。把生姜切碎,用热水冲泡,给自己做一杯姜茶。姜糖也是不错的选择!
   
    6、戴穴位腕带  你在药店,就可以买到这种柔软的棉质腕带,它最初是为预防晕船而设计的,孕妇戴上它,也能防止孕吐。佩戴方法是:将腕带在手腕上系紧,腕带上的塑料“扣”正好轻轻地压在手腕内侧的一个穴位上,这样可以会对大脑里的呕吐中枢起到抑制作用。你也可以向医生咨询,并佩戴电子腕带,这种腕带(看起来像手表)利用微弱的电流刺激相应的穴位,很安全,而且研究表明,它对一些孕妇很有效。
   
    7、维生素B6  虽然人们不知道为什么维生素B6可以缓解孕吐,你可以问问医生自己能不能服用维生素B6。有些准妈妈发现它确实有效,维生素B6的推荐剂量是每天1.9毫克(mg),但是如果你的呕吐症状严重,医生也可能让你服用每天3次、每次10—25毫克(mg)的剂量。在没有征求医生的意见之前,不要擅自服用维生素B6或任何其他补充剂。
    
    孕吐小偏方:
    
    1、苹果:早起吃一个苹果,能有效缓解恶心和呕吐,有助于保持肠道畅通,预防便秘。
   
    2、生姜:研究发现,生姜可以帮助缓解孕吐症状。准妈妈可以自己试着制作姜茶。切两片硬币大小的生姜,用开水浸泡5~10分钟。取出生姜,加入红糖、蜂蜜或柠檬就可以了。
   
    3、黄瓜:黄瓜的清香会让准妈妈不舒服的感觉一扫而光。
   
    4、蜂蜜:起床前,将一勺蜂蜜含在嘴里,可以帮助身体吸收一部分血糖,使血糖浓度不致过低,孕吐的次数就减少了。
   
    5、酸梅:这大概是最耳熟能详的方法,不过有些孕妇吃太多酸梅,反而会出现胃酸过多的现象。而且酸梅是腌渍品,盐分太高,如果有下肢水肿的孕妇,也不适宜吃太多,所以吃酸梅记得要适量。
本文来源: http://baby.ewsos.com/a/20160719/1380741.html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陈燕玲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