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子,女人重生的时机!

医网微信 扫一扫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 2015/7/7 来源: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坐月子是女人毕生中优秀的改进体格机遇。万一不曾坐好月子,将为今后的身躯康健埋下隐患。中国人讲求坐月子,千万不要认为那是迷信哦,诸多考究都是有理由的。

一、生计上要留神:

1.必须要疗养一个月或一个半月。产后两周,除非吃饭和上洗手间以外,其余的工夫必定要卧床。若常坐或动身走动,也许惹起子宫下垂。

2.预备两三条宽度约为30---40厘米,长度可绕腹部12圈半的白纱布。产后要紧绑腹带,阻止内脏下垂。内脏下垂将导致妇女病,以及小腹冒尖,体形丑陋。绑腹带还可改进产前小腹显著的情形。腹带不能以平常的束裤和束腹带替换。因为它们不只不曾结果,还有反作用。

3.前两周洗澡只能用温酒水擦澡。做法是烧开的水和米酒各一半,加一点点盐巴,用毛巾浸湿,拧干,在身上擦。第三周起能够淋浴,满月后可泡澡。(顺产者)

4.洗脸刷牙须用烧开过的水放至温热再运用。能够应用调养品。

5.严禁洗头。因为头皮不能着凉。

6.不能抱小孩。不然也许内脏下垂。喂奶时可侧躺着喂。

7.不能为小孩洗澡,不然可导致腰酸背痛及手脚酸麻。因而,给小孩洗澡的时要交给LG等人。

8.要有肃静,舒服的环境。阳光太强时要拉上窗帘,捍卫眼睛。不能吹风,因为产后全身毛孔都展开了,吹风易惹起头风及关节酸痛等,连扇子也不要摇。

9.月子其间不能爬楼梯,产后半年内不能提重物,防止内脏下垂。

10.不要垂泪,不然眼睛将提前老化,也许演化为青光眼或白内障。少看书报和电视,必定要让眼睛充足歇息。

二、茶饭方面要讲求:

1.少食多餐。

2.产后半个月内严禁喝水、饮料及汤类,牛奶也不能够喝。因为会喝成大水桶,会变胖,未来轻易得风湿病或神经痛。能够用烧开的米酒替换水分(买商店里的瓶装米酒)。做法是将数瓶米酒倒入锅内,不加盖,大火煮沸后延续15分钟以上。再将煮好的米酒水装入热水瓶备用。

3.不要吃盐,生冷的食物,酸的东西也不能吃。(有缘由的,很长我就不说了。)

4.半个月内防止吃青菜和水果。可吃点红萝卜。月子内要吃水分少的水果。

5.半个月内禁吃鱼类和肉类,能够多吃肝脏等。因为疲惫的身躯无法完整吸纳鱼、肉的养分,结局过多的养分,只会加剧身躯的承担,发生“虚不受补”的表象。应当到第三周开端吃。

6.用麻油、姜和米酒处理食物。姜要爆透。

小S坐月子的方式,难怪她身材那么好!(怕弄丢,还是转载对照好)

本规划书依据台湾庄淑旗博士的坐月子理论,本人将逐一实践,并即时把心得体验与各位姐妹同享。

重点词语:

1、 滴水不沾 (以米酒水替换一般水)

2、 粒盐不进 (少食盐)

3、 勤绑腹带

4、 静心疗养

《如何坐月子》理论梗概

初次知悉这本书,是因为一个友人丽丽。彼时候我姐姐怀孕快生了,丽丽引荐她用这本书,说结果不错。我才知晓她的小孩曾经半岁了,然而她的身材复原得十分好,基本看不降生过小孩了。就这么,我们家姐妹三个,都用这个方式坐的月子,不但身材还原的不错,体格也比从前许多了。

作者庄淑芹博士,是台湾知名的妇产科专家。她提出,女性在毕生中有三次时机能够调剂自己的体型,使之还原青春、漂亮与康健,那即使初潮期、出产后、更年期。此地最主要的即使出产后这个阶段。这个日期,你的身躯就似乎一个敞开的大门,能够把怀孕时聚积的剩余的积水和毒素(这也是产后发胖的首要缘故)排泄体外,然后穿过准确的补养使你的身躯更康健。

1、坐月子三阶段:一排二调三补

详细是将产后一个月按周划分,每周依据必要,吃不同的食品:

第一周,首要是要把剩余的水分和毒素以及恶露排泄体外,每天喝生化汤,吃麻油炒猪肝。留神不能喝水(不然排水的结果就没了),淘宝网商城童装,渴了就喝止渴饮料,如荔枝核、山楂片等,或煮开的米酒。任何菜都不能放水,用米酒煮开替换。不能放盐(盐会使水分逗留在身躯里),不能放醋(醋会使骨质变软),不能放酱油(理由同盐)。

第二周,首要加强骨质和腰肾的性能,还原骨盆。每天吃炒腰子和杜仲粉,有助于缓和尾椎骨等骨疼;(另:万一是剖腹产,还要再喝一周生化汤)。切忌同上,也不要吃咸菜,泡菜,味曾汤。

第三周全一个月,这时候,该排的曾经排完,首要吃麻油鸡补身躯。千万记得,排完毒素后吃麻油鸡能力被身躯吸纳,不然堆积在身躯里,成为剩余的脂肪。 因为早期身躯羸弱,中医讲虚不受补,吃了吸纳不了,只会加剧身躯的承担。

以上所有的食物,都要用到众多的米酒(不能用料酒和黄酒,里边含盐且工艺不同),生姜,胡麻油,红糖。


本文来源: http://baby.ewsos.com/a/20150707/1131251.html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陈燕玲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